“泰安榜樣”系列典型丨“90后”大學生村官王云龍: 歸巢筑夢 小山村華麗蝶變
三面環山的新泰市東都鎮酒臺村,近年來在一位“90后”大學生“村官”的帶領下實現了家家有產業、戶戶有增收的美麗蝶變。近日,記者見到了這位將青春拋灑在山中的帶頭人——酒臺村村黨支部書記王云龍。
“青春無問西東,歲月自成芳華”。王云龍回村6年以來,瞄準山林資源特色,辦合作社,做電商平臺,吹響了酒臺村產業富民的號角。那些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土特產,搖身一變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王云龍帶領鄉親們闖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他也從村民眼中的“毛頭小子”,蛻變為扎根鄉村的帶頭人。
“這些草莓的老葉要摘了,不然會影響草莓的口感。”記者見到王云龍時,他正在半山腰的草莓大棚里忙著。大棚草莓、西紅柿銷售渠道的對接,西山上即將成熟的香椿采摘,村道的拓寬工程進度……一系列工作都在等著他安排。
酒臺村是個三面環山的小山村。在當地群眾口中,這里曾是“一條羊腸道,三面環山坡,祖祖輩輩肩挑背磨像駱駝”的窮山溝。2015年,大學畢業的王云龍已在青島就職,一次回鄉探親后,家鄉破舊的房屋、泥濘的道路讓他心中泛起了鄉愁,當時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父親也很難開口挽留兒子。“父親告訴我,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村里的發展需要年輕人。”王云龍說,父親的這句話讓他十分動容。當時,鎮里正在實施“育苗升級工程”,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思慮再三,王云龍決定留在家鄉發展,決心讓家鄉變個模樣。
2016年,通過全鎮統一招考,26歲的王云龍成了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剛回村,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就擺到了他面前——山楂滯銷。種植山楂是當地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行情好的時候能賣到5元至8元一斤,但果販借機壓價,山楂一夜之間跌到了2元一斤沒人要。王云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瞞著家人偷偷拿出30萬元婚房款進行保本收購,然后只身輾轉北京、青島等地尋找買家,奔波20多個日夜,腳底磨出6個血泡。其間,王云龍吃過閉門羹、坐過冷板凳,最終,他以6元每斤的價格將山楂全部售出,一下盈利60萬元。回村后,王云龍用這筆錢協助黨支部成立合作社,把錢全部分下去,果農們領到分紅時熱淚盈眶,紛紛豎起大拇指說:“這小伙兒,行!”
“東山林果滿園,西山香椿飄香。我們村兩個山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年收益近2000萬元,當初選擇走特色產業發展這條路是走對了。”談起村里的林果產業,王云龍感慨萬千。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王云龍說,酒臺村有種植林果的傳統,但一直以來都是分散經營、零散銷售,銷售難、附加值低,村民們年年犯愁。經過深思熟慮,王云龍決心帶領大家發展合作社,搞規模經營、深度加工。說干就干,他注冊了康王臺食品有限公司,研發適合北方人的辣椒醬。王云龍專門請來了湖南的大學同學,他們嘗試了十幾種辣椒,5、6種大蒜,最終,選定湖南線椒和北方紅皮蒜作為原料。雖然缺資金、缺技術、缺設備,但兩個人仍堅定地選擇走上創業之路。
為了參加新泰市購物節,王云龍和同學連軸轉、兩班倒,熬到凌晨三四時,常常是熬著熬著就睡著了,胳膊碰到鍋口上燙傷了,就抹點藥繼續干,最終,他們僅用時7天就制作出2000余瓶辣椒醬,并在購物節上銷售一空。目前,辣椒醬年銷量超50萬瓶,覆蓋臨沂等7個市,年銷售額達480余萬元,帶動100余名村民實現本村就業。
借著辣椒醬項目的東風,王云龍又聯合相關企業成立了新泰市康王臺果蔬專業合作社和山東康王臺食品有限公司,積極組織農民加入合作社,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基地,發展溫室大棚。目前,合作社共建起38座溫室大棚種植草莓、香椿、西紅柿,帶動了村內50多戶村民增收,每戶村民年收益在7萬元至15萬元不等。同時,王云龍還幫助農民對山楂、梨、香椿進行統一管理,打通網上銷售渠道,村里的農產品廣銷省內外;立足村里一產做二產,注冊了“康王臺”“酒臺村”“錦香撈”商標,帶領大家研發了辣椒醬、火鍋底料、果醬等多種深加工產品,該產業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
2019年3月,王云龍接任酒臺村黨支部書記。2020年,酒臺村集體收入達到62.33萬元,村民留在山里也能掙錢養家。
“回村工作的6年,是我成長最快的6年,也是收獲最大的6年,從父老鄉親們的笑容中,我得到的是不一樣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如今的王云龍少了一份稚嫩,多了一份沉穩,對于酒臺村未來的發展他有著清晰的規劃。這個小山村在他的帶領下,正在向著更好的未來進發。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楊文潔】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