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質”上下功夫 創新引領,堅定不移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在“提質”上下功夫
創新引領,堅定不移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7%,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7.8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9.2%,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四新”經濟投資增速超過20%……一季度,全省經濟實現“開門穩”“開門紅”,新動能快速增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
攻堅二季度,決勝上半年,4月18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提出,要在“提質”上下功夫,堅定不移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向科技創新、數字賦能、綠色低碳要質效,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
4月13日,由羅欣藥業自主研發的I類創新藥P-CAB替戈拉生片獲批上市,這是我省首個國家I類化學創新藥。
I類創新藥研發極其艱難,羅欣藥業能夠取得重大突破,源于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作為臨沂藥品研發生產的龍頭骨干企業,羅欣藥業建成了15個科技創新平臺,13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臨沂市羅莊區科技局局長賈世云說。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省出臺“十大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將“科技研發創新”擺在首位,省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在2021年基礎上再增加10%,達到145.2億元,全力推進技術、平臺、企業、人才“四個一批”建設,創新發展勢頭強勁。以創新藥物為例,“十四五”以來,我省共獲批上市6款I類新藥,總數居全國第二位。
“向科技創新要質效,當務之急是要攻克更多‘卡脖子’技術,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上實現突破。”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研究生院副教授欒云波說。
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今年我省將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以“十強”產業為應用場景,集中力量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從基礎前沿、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成果轉化到應用示范全鏈條設計,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融合發展。
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對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具有重要意義。今年3月,我省新布局建設3家省實驗室,總數達到9家。在此基礎上,我省將全力創建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10家省實驗室、300家左右省重點實驗室,構建具有山東特色、接續聯動、梯次銜接的四級實驗室體系。
挺進數字變革“新藍海”
加快數字化變革,是催生新動能、增創新優勢的關鍵之舉。我省堅持數字政府先行,帶動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發展,全力推進數字強省建設。
去年以來,山東啟動開展數字機關建設,全方位升級“山東通”平臺,由辦文為主拓展為辦文、辦會、辦事功能全覆蓋,目前各級黨政機關實名注冊97萬余人,已基本實現“一人一號”。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迭代升級‘山東通’平臺功能,推動各級各部門自建辦公業務系統與‘山東通’應接盡接,并逐步擴大‘山東通’使用范圍,助力機關辦公效能提升。”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大數據局局長馬越男說。
日前,膠州市三里河街道社會治理智慧平臺提示一條預警信息:一位82歲獨居老人家中水表讀數12小時未變,智能識別系統反饋老人多日未出門。街道網格員立即上門查看情況,發現老人持續發高燒后及時將其送到醫院治療。今年,膠州整合20個部門信息資源,加快建設城市云腦中樞,目前已接入精品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16個應用場景。
記者從省大數據局了解到,我省正著力推動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全省“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臺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年底前16市將全部建成“城市大腦”。
我省是制造業大省,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為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動能。
“我們把零部件做到了極致,但在拓展到機器人整機生產領域時,卻遇到了很多困難。”淄博紐氏達特公司總經理鞏相峰說,企業是一家深耕機器人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制造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市場占有率居于全國前列,近幾年卻遭遇“成長的煩惱”。
聯手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后,紐氏達特的困局被打破:平臺上海量的研發資源、客戶資源、數據資源,為研發新產品提供了極大便利,紐氏達特快速研制出了智能裝車機器人、智能焊接機器人等全新產品,今年已實現量產,帶動企業整體利潤率從20%提升到了40%。
放大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等工業互聯網頭部平臺的服務半徑,助力更多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創新;深入實施“云行齊魯工賦山東”行動……針對數字產業發展中暴露出來的工業互聯網和工業應用場景聯系不緊密、效益不明顯等問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正從橫向拓展、縱向切入兩個方面發力,全方位實施工業互聯網牽手行動。
跑出綠色低碳“加速度”
湛藍色的光伏板整齊排列,一臺白色風車徐徐轉動,不時有陣陣花香撲鼻而來……走進濟寧海螺水泥公司,仿佛置身于花園之中。通過綠色低碳轉型,海螺水泥公司從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水泥企業蝶變為“低碳園區”的創建新樣板,被評為環保績效A級企業。
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是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突破的必然選擇。“今年將整合退出1520萬噸地煉產能、115萬噸焦化裝置產能,推動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鋼鐵產能應退盡退。”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侯翠榮介紹說,我省將加快推動低效落后產能淘汰,同時按照“嚴控兩高、優化其他”的思路,堅決遏制“兩高”行業盲目發展,為“四新”經濟發展提供空間。
一季度,在我省經濟眾多新增長點中,環保產業表現十分搶眼:代表新能源行業的光伏設備制造業增長超過200%,環境污染治理行業增長超過50%。“‘雙碳’戰略指引我省綠色環保產業拉開高速發展序幕。”省統計局副局長陸萬明說。
省科學院生態研究所所長許崇慶認為,山東傳統產業占比較高,對生態環保裝備、材料和技術工藝的需求大,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加快發展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利于優化我省產業結構,助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取得突破。”許崇慶說。
打造生態環保產業集群,山東不僅有需求,還有良好的基礎。經過快速發展,我省環保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但也面臨產值相對偏小、龍頭骨干企業較少等挑戰。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葛為硯介紹,目前我省已建立生態環保產業統計調查報表制度,全面摸清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并出臺了支持發展環保產業的若干措施、“十四五”生態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措施。
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將參照“十強”產業扶持政策,全力推動環保產業加快崛起壯大。
(大眾日報記者 王建 趙洪杰 參與采寫:記者 陳曉婉 肖芳 劉蘭慧)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