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好于預期,實現良好開局 筑牢經濟發展“壓艙石” 高質量發展奮力爭先
面對國際、國內復雜嚴峻的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頻發帶來的多重考驗,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基調,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季度經濟運行實現平穩開局。“我市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好于預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良好開局,為經濟發展‘全年紅’奠定了堅實基礎。”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徐兆兵說。
靶向發力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
今年是全市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開局之年,我市錨定目標,精準施策、靶向發力,一季度工業經濟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
從數據來看,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高于全省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7位;37個在統大類行業,有23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62.2%。
我市骨干企業運行向好,123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667家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54.0%,比1—2月份提高1.5個百分點。工業領軍企業50強1—2月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9%,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6.5個百分點。
一季度,我市堅決克服疫情散發等因素影響,解決影響開工問題78個、運輸受阻問題1335個,全力保障工業企業生產加速恢復。4月初,全市因疫情停工的工業企業全部復工。
精準投資
蓄積高質量發展后勁
投資是穩定經濟的“壓艙石”,一季度,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增勢良好,同比增長14.5%,高于全省4.0個百分點,居全省第5位。其中,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7.1%。
細分來看,我市工業投資增長加快。一季度,工業投資同比增長9.1%,比1—2月份加快6.4個百分點。其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5.6%,比1—2月份加快16.5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比1—2月份加快9.9個百分點。我市新動能投資持續發力。一季度,我市“四新經濟”投資同比增長9.9%、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9.6%、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3.8%。我市重點領域投資加速恢復。其中,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8.1%;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0.1%,占全部投資比重68.9%,較上年末提高2個百分點。省、市重點項目加速推進。一季度,299個省、市實施類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11.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41.76%。我市建筑業產值穩步提升。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16.1億元、同比增長9.7%,高于全省0.8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以專項債券項目之“進”支撐投資之“穩”,我市84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到位資金63.67億元,完成投資49.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3.6%;18個項目納入第二批專項債券項目國家發改委反饋清單,資金需求55億元。
項目為王
筑牢產業發展硬支撐
項目是驅動發展的“強引擎”,是筑牢產業發展“硬支撐”。一季度,我市27個省重大實施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37.9%,24個省優選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66.1%,8個省重點簽約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50.2%,26個省補短板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42.6%;214個市重點實施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41.1%。
接下來,我市將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其中,加快716個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確保上半年完成投資400億元、全年完成投資700億元以上;加快前兩批專項債券項目建設,緊跟國家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再策劃儲備一批債券項目;加快推進京臺高速濟南至泰安段、泰安西互通立交、泰安至東平高速公路、濟廣高速、濟微高速、S103東岳勝境旅游公路、大清河航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全年完成投資72億元以上;加快推進泰安二期抽水蓄能電站、2×300MW壓縮空氣儲能創新示范、華電肥城200MW光伏電站、泰安高新區晶優高效光伏組件等一批能源項目建設,計劃全年完成投資6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大汶河磚舍攔河閘、柴汶河防洪提升、東平縣沿湖排澇河治理、尚莊爐水庫增容、田山灌區(肥城)干渠與河湖連通工程等一批水利設施項目,計劃全年完成投資1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引黃入泰、泰城“供熱一張網、污水一張網”、燃氣管線改造、智慧停車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我市還將加大重大項目策劃力度,計劃全年策劃重大項目不少于500個,形成滾動實施、接續推進的良好格局。
年內計劃實施
重點技改項目500個以上
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是實現泰安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市已進入全面推進實施階段。接下來,我市將加快編制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規劃、產業鏈專項行動計劃,科學制定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為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提供科學有力的指導。我市將厘清13條產業鏈邊界,確定產業鏈“鏈主”企業、配套企業,加強“小升規”企業培育,年內計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家以上;圍繞“441X”現代產業體系和13條重點產業鏈,做好項目策劃工作,年內計劃策劃重大產業項目300個以上;推動“雁陣形”產業集群與重點產業鏈相銜接,年內6個省“雁陣形”產業集群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爭取更多集群和企業納入省級“盤子”。
本土企業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的最寶貴的財富,接下來,我市將強力推進企業培植,強化要素保障水平,聚焦企業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推進各要素、各環節數字化改造、智能化提升、規模化生產,年內計劃實施重點技改項目500個以上。同時,完善細化招商圖譜,明確產業鏈上下游對接招引品牌企業,攻關行業龍頭和核心配套企業,落地一批延鏈、補鏈、擴鏈項目,籌辦重點產業招商推介簽約活動。此外,我市將扎實開展“我為企業辦實事”活動,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運輸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將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支持市場主體紓難解困、平穩發展的各項政策,幫助企業爭政策、爭項目、爭資金、爭要素、爭試點、爭平臺。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王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