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動丨“反向背調”雇主 提升的是職場環境
又一個畢業季臨近,浙江某高校的碩士應屆生周旭已陸續收到了來自多個“大廠”的入職通知。憑借著前期對各個企業所做的“背調”,在這5家企業的面試過程中,“基本上所有的問題都在掌控之內”。早在去年6月的秋季招聘開始前,周旭就已經明確了自己對企業的要求,并對企業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多方位的了解,并按照重要性從高到低排序:地點、行業、平臺大小、薪資水平以及企業文化背景。基于這一首要需求進行篩選后,擺在周旭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五六家企業。而在這剩下的企業各方面條件相差不大時,他最終選擇入職一家自己認為更具活力和創新性的公司。(據《中國青年報》)
新一代大學生“反向背調”形式多樣
“背調”是“背景調查”的簡稱,一般情況下發生在面試流程的尾聲,用人單位通過咨詢應征者的畢業院校、前公司和其他相關人士,對應征者的背景資料進行真實性核查。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用人單位進行反向調查,不再滿足于“找一份工作”就行,更期待企業能夠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幫助。
不是“求工作”,而是“找工作”,隨著畢業生群體已經大部分是95后、00后,其中一部分對于用人單位的背調也是越來越多樣化、細致和詳盡。有的畢業生利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應用中搜尋更多來自員工的分享;有的是實地感受工作環境、了解了工作內容;有的去薪資工具里比對薪資水平;有的從企業查詢網站上看公司規模,查老板背景,甚至還要看公司背后的投資人及其投資邏輯。
“雙向選擇”也是時代需求
依照傳統的就業觀念,用人企業在專業要求、成績要求、實踐要求等方面占主導地位,通常是用人企業通過背景調查挑選畢業生。現階段畢業生逐漸選擇“反向背調”來挑選雇主,與目前大眾認知形成反差,帶有反客為主的色彩。事實上,這里有個觀念需要轉變,那便是畢業生就業不是“求工作”,而是“找工作”,“反向背調”對于當今職業發展有著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現實意義,因此“反向背調”對于現階段畢業生來說不僅應該是流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從就業群體來說,本輪的求職主力是95后、00后,他們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從消費品位、消費特質,到就業觀念和就業方式,都有很強的主體意識,就業的目的也從為生存與生活過渡到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或者選擇更具發展潛力的公司,既要用人單位挑自己,自己也要挑選用人單位,這種“雙向選擇”是因時代發展造成的就業觀進步。
反向背調”的興起有利于重塑職場環境
在過去,就業市場上往往存在各種陷阱。例如一些招聘信息,背后指向的是傳銷組織,一些所謂的用人單位,打著辦理入職的旗號,要求支付押金、培訓費、報名費、考試費,實則是詐騙團伙。有些企業存在經營風險和信用問題,一些用人單位加班文化盛行、“內卷”嚴重,性價比和工作體驗感極差。這些,都需要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調查,避免“踩坑”。
企業在面對渴望平等、追求自我表達、重視自身合法權益、敢于提出反對意見的新時代求職群體時,需要積極主動地作出改變,營造出更為合理的職場環境,調整對求職者的認知,尊重年輕世代的特點,營造出更加積極健康的企業文化、打造更良好的職場環境。同時,不妨開誠布公地展示自身的發展情況、工作環境以及該企業的優勢與劣勢,這樣更有利于吸引人才,最終實現“雙贏”。
熱動
華聲在線:用發展的眼光去權衡選擇就業崗位,建立起正確的就業觀念是Z世代人群的畢業生進行“反向背調”的前提。同時企業便要對此作出改變,積極配合“反向背調”,同Z世代人群的畢業生來一次真正的深度了解。
川觀新聞:對求職者而言,公司或單位處于主導地位,但他們是在找工作而不是求工作,當然也不愿意盲選,而是希望權衡利弊,選擇最合適的工作。這不僅能夠獲得合理的薪酬,也是實現職業發展,走好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封面新聞:反向背調,所傳遞的,無疑是一份審慎的求職態度,想著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干得更久更舒心一些。很多時候,對于未知的恐懼,牽絆著職場打拼的腳步。要如何平衡好慎重與勇氣,能不能區分好風險和挑戰,終究還是得各憑本事才是。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評論員 程帥】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