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天下|總體國家安全觀有三個創造性“第一”
新華網北京4月19日電 以俄烏沖突、新冠疫情為代表的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日趨復雜、困擾世界。在此變局下,維護中國國家安全極其重要。8年來,中國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遵循。新華網特邀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傅小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美關系研究中心秘書長滕建群,深度解讀總體國家安全觀8年來取得的成就。
記者: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您認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大理論意義是什么?我們國家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開展的實踐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傅小強:總體國家安全觀是2014年4月15日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的,他深刻總結了中國歷史上的興衰成敗,也深刻總結了世界主要大國的興衰成敗,創造性地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以來,可以用三個“第一次”來描述它的重大意義。一是,第一次提出了統籌發展和安全這個重大理念,使我們兩輪驅動,把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統籌好。二是,它第一次系統性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如何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這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三是,第一次構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總體布局。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領導之下建立了各級黨組織的國家安全的議事制度,建立了專門的條例規定各級政府、黨委怎么落實國家安全工作,實行了總體布局。
過去8年,總體國家安全觀成為我們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遵循。8年來,打了一系列戰役,比如抗疫斗爭。在這場形勢非常嚴峻的疫情面前,我們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統籌各方面力量,打了新冠疫情的阻擊戰、總體戰和全面戰,也爭取了戰略上的主動,率先實現了經濟恢復、民生恢復,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第二個,香港問題涉及到政治安全、國土安全,也關系到“一國兩制”,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非常成功地阻擊了外國勢力的干擾破壞,維護了香港整體大局穩定,促進了國家安全。
滕建群:應該看到中國的國家安全觀是有歷史傳承的概念。新中國成立以后,第一代領導人對國家安全特別重視,比如說在軍隊建設、國防建設方面,第一代領導人花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我們的核力量、各軍兵種都有了快速的發展,對于我們國家安全切實提供了重要保證。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面臨一些新挑戰、新國際環境,不管是我們的百姓還是企業走出去,都需要我們有新的安全觀保證我們的國家利益能夠得到完全有效的保護。所以,從鄧小平開始,我們國家的安全觀就有了一系列變化,內涵、外延都得以拓展。
黨中央從十八大以后,特別重視安全觀的發展和建設。十八大之后提出來的一系列安全理念,不光涉及到我們社會制度、國家主權,還涉及到包括經濟安全、核安全等一系列領域,這說明我們現在的安全觀更加豐富、全面,也體現出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態勢。同樣,我們也在國際上發揮了引領作用。我們的一些主張、概念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為國際社會也提供了更多安全方面的公共產品。這都是十八大以后我們看到的一些具體的建設成就,應該說我們在維護國家安全、維護地區穩定、維護世界和平方面,確確實實提出了重要主張,同樣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傅小強:我們黨歷來重視國家安全理論的與時俱進和創新。比如在毛主席時代站起來的階段,我們更加注重安全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之后富起來的階段,我們更加注重發展問題;現在在強起來的階段,就是要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這兩件大事。隨著十八大以來新時代的實踐和理論上的不斷推進,實現了融合創新發展,更好地服務了我們的“兩個百年”。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