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專家“支招”小麥生產
目前,我市大部分小麥即將進入揚花灌漿階段,這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和災害性天氣的多發時期。市農科院多位專家建議,應加強田間水肥和病蟲害管理,為小麥的穩產高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如田間干旱,不僅會影響抽穗、開花,還會影響穗粒數和粒重。”市農科院高級農藝師米勇表示,在小麥揚花后10天左右應澆灌漿水,以保證小麥生長需求。這不僅有利于提高籽粒飽滿度,增加粒重,還可以改善田間小氣候,降低高溫對小麥灌漿的不利影響,抵御干熱風的危害。
“但是此期澆水,應注意天氣變化,切忌在大風天氣澆水,以防小麥倒伏。”米勇說,在小麥灌漿初期和中期,結合病蟲害防治,可以噴施1次0.2%至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這樣可以改善小麥生理機能,提高抵御干熱風的能力。
△小麥在揚花灌漿期,容易發生病蟲害。圖為長有蚜蟲的小麥。
小麥揚花灌漿期是蚜蟲、麥葉蜂、吸漿蟲、白粉病、赤霉病、銹病等病蟲害的發生為害高峰期。對此,市農科院農藝師周超建議,可根據本地病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噴多防”。“白粉病零星發生初期,可選用250g/L丙環唑乳油,按照30至40毫升每畝,或20%三唑酮乳油,按照40毫升至42.5毫升每畝的標準噴施。”他說。
周超介紹,小麥揚花期如遇連續陰雨天氣,易發赤霉病,可在小麥抽穗達到70%、小穗護穎未張開前,進行首次施藥。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照100克至125克每畝,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照70克至100克每畝的標準,間隔7至10天施藥2次。
此外,針對小麥銹病發生初期,可噴施125g/L氟環唑懸浮劑,按照48毫升至60毫升每畝,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按照50克至80克每畝的標準施藥。在吸漿蟲成蟲、蚜蟲發生始盛期,可選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按照7毫升至14毫升每畝,加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按照25克至30克每畝的標準施藥,或加20%呋蟲胺懸浮劑,按照25毫升至30毫升的標準每畝噴施。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高楊】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