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一家救助站的小小“屋檐”
新華社上海4月18日電(記者周琳)17日下午5時,推著小推車,社工葛徐必顯和他的同事們一起,開始為站內所有的受助人員發放盒飯。社工阿姨端著大盆,挨個又給每人添了一輪飯。一葷兩素,雖不豐盛,但挺可口。
這里是一個特別的“屋檐”,也是47位受助人員臨時的“家”。
上海正在經歷嚴峻復雜疫情“大考”。楊浦區這個救助站“麻雀雖小”,但24小時燈火通明,符合自愿救助、無生活來源、無居所、無家屬、無低保等條件的人員,這里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正爭取應收盡收、應救盡救。
按照疫情期間救助管理機構封閉式管理要求和受助人員“分室隔離居住”要求,站長居加定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把三樓作為隔離觀察層,住滿14天的受助人員,挪到一樓和二樓,男女再做一次分隔,一個房間安排6個床位。來回騰挪,硬是在一棟樓里塞下了40多位受助人員,工作人員和他們一起閉環管理、同吃同住。
站內救助只是一部分,更需要操心的是站外。下午5時半,救助站門外,陸陸續續來了不少人。他們中,有工地被臨時封控而暫無去處的,有來上海時間不久還沒找到工作的……居加定協調食堂,每天給這些人送一日三餐,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這些都是免費的。現在廚房3個人,保障了站內外120多人的每日餐食。”葛徐必顯說。
“這兩天,我們在隔壁又新搭出來一個點。”居加定招呼著記者。
離救助站走路5分鐘的體育館中,17日,一個“臨時”健康監測點也悄悄布置好了。這個監測點可以容納220多人,“有些從方艙醫院解除醫學觀察出艙的市民,遭遇工地封控等突發情況,暫時無法回家健康監測,也可以根據安排來我們這里。”居加定說。
15日,上海市民政局局長蔣蕊說,民政部門第一時間出臺相應措施,指導市、區兩級社會救助機構,盡全力確保居無定所人員得到及時救助,確保他們身體健康和防疫安全。
“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少很少,站里的床位資源也不多,但有熱水、熱飯、床鋪。不管有沒有閉環式管理,對于符合要求的人員,只要我們還有空余的床位,就永遠為他們敞開救助的大門。”居加定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