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國內 > 正文
  • 山東煙臺:糧食吃上“藍色”營養餐

      新華社濟南4月14日電(記者張武岳)和煦春風中,在山東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潮水鎮莊官村,村民劉文忙前忙后,在自家紅薯田里施肥。“用了海肥以后,整體肥料的用量少了,肥效還提高了,今年一定可以再多打一些糧。”他擦了一把頭上的汗,笑著對記者說。

      劉文種了20多畝地,過去最讓他頭疼的就是施肥。“用傳統肥料總感覺效果不明顯,而且我這些地肥料用量很大。”劉文只能騎著小三輪摩托,一趟趟地往返肥料站,費勁不說,紅薯產量也沒有太大變化。

      近兩年來,當地生產的新型海洋生物肥料,給劉文的紅薯田帶來“新氣象”。“沒想到海肥的效果比那些大品牌的傳統肥料好不少,肥料用量少了,紅薯產量反而還上來了。”劉文說,現在他一畝地比之前少用5公斤肥料,原先紅薯畝產8000多斤,現在畝產10000斤左右,還比以前更好賣了。

      “海洋生物肥料是利用海洋中魚蝦貝藻等生物資源,經過提取、發酵等工藝處理后,與一定量的氮磷鉀、中微量元素、有機質復配后生產的新型肥料。”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洋經濟發展局黨委委員徐希水告訴記者,相比傳統化肥,這種肥料對環境更加友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肥料引起的作物抗逆、耕地板結、土壤酸化等問題。

      肥料是農耕的基礎之一,挖掘海洋寶庫,向海洋要肥料,如今在當地逐漸起勢。徐希水介紹,當地海洋生物資源豐富,具備發展海洋肥料產業的先天條件。截至2021年底,全區擁有海洋肥料及相關配套中小企業11家,實現產值7.2億元,年均增速達到10%。

      而這些企業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關鍵核心技術,科技人員占比大于30%,以高價值知識產權為代表的科技成果均超過5項,研發投入強度均高于6%。他們也與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專家團隊開展合作,通過現代生物與化工技術,實現肥料生產過程無污染、無噪音、無廢棄,并且保留海洋生物中易被植物吸收的生物活性物質和營養物質。

      徐希水介紹,這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使海洋肥料產業快速更新迭代,成為當地發展海洋產業的“閃光點”。“讓糧食吃上‘藍色糧食’,海肥陸用是海洋科技發展的縮影,也是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案例。”

      “海肥好不好,用了就知道。”采訪結束前,劉文告訴記者,他也有了新期待:“今年我再使使勁,爭取再來場大豐收!”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