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精神閃耀京冀 青春激情飛揚冬奧
新華社記者李放、汪涌、杜一方
4月8日,約3000名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作出貢獻的各界代表齊聚人民大會堂,參加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148個“突出貢獻集體”、148名“突出貢獻個人”受到褒獎。這其中,那些用奉獻溫暖寒冬、讓青春飛揚冬奧的志愿者們同樣引人關注。
在堅守中彰顯擔當 志愿之花綻放冬奧
“能夠獲得這份榮譽我感到十分榮幸,今后我將繼續以志愿服務精神為指引,向世界講好中國青年的新故事,一起向未來。”來自燕山大學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志愿者馮益為是受表彰的148名“突出貢獻個人”中的一員。他說,回想起參與冬奧的日日夜夜,最大的感受是沒有辜負自己的青春。
從1月24日抵達張家口賽區,直到4月4日隔離結束,馮益為在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工作生活了70多天,他的主要工作是服務好在場館工作的近500名志愿者,很多朋友說他是“為志愿者服務的志愿者”。
在嚴寒風雪中協調物資轉運和發放、為志愿者小伙伴送上暖心的生日祝福、用五千余次快門和數萬字的文字材料記錄“天霽藍”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馮益為不僅要做好志愿者們的后勤保障,還要將志愿者的感人瞬間和工作亮點推上電視、廣播、報刊,展示給全世界觀眾。
“通過親見冬奧、冬殘奧運動員在賽場上的頑強拼搏,走近火炬臺‘大雪花’,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們當代青年要把自身命運和國家發展融合在一起,要在新時代的潮流中前進,同時也感受到中國國力強盛和全體中華兒女的萬眾一心。”馮益為說。
北京冬奧組委志愿者部部長滕盛萍說,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賽會志愿者中,35歲以下的青年占94%,成為志愿服務的主力軍。
梅花香自苦寒來 志愿服務者用青春見證歷史
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河北師范大學冬奧志愿服務團隊獲得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突出貢獻集體”稱號,該校新聞傳播學院學生袁瑋婷代表冬奧志愿者發言。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袁瑋婷一直在張家口頒獎廣場負責禮儀志愿服務,看似簡單的手托承載獎牌、鮮花或吉祥物托盤的工作,背后卻是日復一日枯燥而辛苦的訓練。
夜間、室外、低溫、零失誤……為了完美完成這項任務,袁瑋婷和小伙伴們每天都要進行至少8小時的訓練——上午,用4公斤沙袋練習負重托盤;下午,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室外,穿8厘米高的高跟鞋練習走姿。
“刮風下雪在崇禮是常態,在這樣的天氣中要做到零失誤,只能通過艱苦的訓練。”袁瑋婷說,一名禮儀志愿者在演練中不慎滑倒,瞬間跌坐在地上后的第一反應是高高舉起托盤。“每一個禮儀志愿者訓練時都是這樣全身心忘我地投入。”
作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志愿者來源高校之一,河北師范大學師生順利完成張家口頒獎廣場、云頂滑雪公園、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張家口冬奧村等5個場館19個業務領域62個崗位的志愿服務工作,服務時長累計7.4萬小時。
袁瑋婷說:“回想起來很驕傲,我們自始至終沒有一絲懈怠,因為我們代表的是中國形象,肩負的是國家責任!”
擦亮“金名片” 中國志愿服務走向專業化
“目前北京市已累計發布志愿服務項目超過52.4萬個,記錄志愿服務時長超過5.7億小時。”北京冬奧會城市志愿者指揮部執行指揮、共青團北京市委書記李軍會說,志愿服務已經成為中國一張閃亮的“金名片”。
李海濤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大學生志愿者,他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榮獲“突出貢獻個人”稱號。“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工作比較辛苦,但總體來講很順利,我覺得這得益于我積累了很多重大活動的志愿服務經驗。”
李海濤曾參加過國慶70周年、建黨100周年慶?;顒臃毡U瞎ぷ?,累計志愿時長超過700小時。他說:“志愿者的很多工作是比較瑣碎的,比如物資保障、信息報送等,一開始可能會覺得雜亂無章,要有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
北京冬奧會城市志愿者指揮部執行副指揮、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李健說,志愿者承擔著人員引導、文明宣傳、應急救助、文化傳播、環境保障、助殘服務等眾多保障工作,而這些的背后則是志愿者的招募選拔、注冊審核、培訓宣傳、運行管理、保障激勵及成果轉化等一系列繁雜的工作。“歷經各種重大活動的檢驗,我們的志愿服務已經走向專業化。”
一系列國家重大活動中,一道道流動的志愿服務風景線,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向世界展現了當代中國的風采。(參與采寫:楊帆)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