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強師計劃”:培養一批碩士層次中小學教師和教育領軍人才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今天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以下簡稱《強師計劃》)有關情況。
《強師計劃》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經驗,培養一批碩士層次中小學教師和教育領軍人才;到2035年,構建開放、協同、聯動的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建立完善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教師數量和質量基本滿足基礎教育發展需求,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升,尊師重教蔚然成風。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介紹,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844萬人,基礎教育教師1586萬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6%?;A教育教師是基礎的基礎、先導的先導,“強師計劃”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部署——
支持50所左右師范院校加強教學科研設施建設
任友群介紹,目前有215所師范院校、500多所非師范院校參與教師培養,基本形成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但師范院校的辦學水平、保障水平仍待加強,辦學條件有待改善。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支持下,實施教育強國推進工程,支持50所左右師范院校加強教學科研設施建設。同時,建設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加強一流師范大學群和一流教師教育學科群建設。實施師范教育協同提質計劃,由高水平師范大學和地方高水平師范院校一起,以組團方式幫助30余所薄弱師范院校加強人才隊伍、學科建設。
推進高素質復合型碩士層次高中教師培養試點
《強師計劃》提出,實施高素質教師人才培育計劃。任友群介紹,在職前培養方面,深化本碩整體設計、分段考核的培養模式改革,推進高素質復合型碩士層次高中教師培養試點。推進部屬師范大學公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工作。在職發展方面,實施教師精準培訓改革,完善自主選學機制,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加強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建設,讓教師有身邊的、高水平的專業發展支持力量。
此外,實施名師名校長領航計劃,依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培養基地,支持一批政治堅定、情懷深厚、學識扎實、視野開闊的基礎教育名師名校長持續發展,成長為引領區域乃至全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基礎教育領域的教育家、大先生。
對鄉村教師在職稱評聘上實行特殊支持
任友群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在均衡基礎上的高質量,必須把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實施優師計劃,由教育部屬師范大學和高水平地方師范院校每年為脫貧縣、中西部陸地邊境縣培養1萬名本科層次師范生,這些師范生學習期間享受“兩免一補”(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補助生活費),畢業后全部到定向縣任教。
對鄉村教師在職稱評聘上實行特殊支持,“定向評價、定向使用”,中高級崗位總量控制、比例單列。讓鄉村教師安居樂業,加強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和住房保障力度,努力實現鄉村教師在學校有周轉宿舍、在縣城有穩定住房。
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一線教師等傾斜
任友群提出,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推動教師隊伍由管理向治理轉變。在教師資格、入職、考核等工作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
深化職稱改革,實行分類評價??冃ЧべY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一線教師、從事特殊教育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傾斜。改進師范院校評價,強化師范院校教育教學評估和相關學科評估的師范特色,探索師范類“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開展國家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支持地方政府統籌,貫通教師職前培養、編制、職稱崗位、考核評價、在職發展等各環節,推進教師隊伍治理綜合改革。
實現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學生“同上一堂課”
任友群介紹,目前教育部正大力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要抓住機遇,為教師隊伍建設賦能,一方面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教師專業發展相關功能,另一方面推進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行動,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幫助教師掌握并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教學,實現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學生“同上一堂課”、教師共同“備好一節課”。
同時,多渠道開發匯聚優質的教師數字化學習資源,讓更多教師通過信息化的方式共享優質教育教學、教師研修資源。
任友群表示,下一步,將把強師計劃的落實作為重中之重,抓好宣傳、強化部署、加強督導督促。同時,推動地方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發揮作用,建立多部門協同的落實機制,確保政策落地生根。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