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回家!——上海累計出院和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6萬余人
新華社上海4月13日電題:下一站:回家!——上海累計出院和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6萬余人
新華社記者袁全、潘旭
綜合施治、多方支援、屬地對接……近日,隨著上海進一步加快推進“四應四盡”步伐,患者救治和出艙工作正跑出加速度。
患者的順利出院既提振了救治一線的士氣,也為后續的患者收治及時騰挪出空間。結合4月13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數據,3月1日以來,上海累計出院和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6萬余人。目前,方艙醫院平均住院時間正逐步縮短至一周左右。
大型方艙“轉”起來
“此次首批患者的順利出院,給我們醫療隊打了一針‘強心劑’,也提升了隊伍士氣和信心。”天津市援滬醫療隊總指揮、天津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朱思偉說。
10日上午,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首批700余名患者出院,標志著方艙醫院完成了收納、治療到出院的全流程。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總指揮、仁濟醫院黨委書記鄭軍華表示,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是上海建成的第二個大型方艙醫院,患者批量出院讓大型方艙“轉”起來,進一步加快推進“四應四盡”步伐。
周轉速度涉及出艙、轉運力量的組織、接返等一系列環節。在上海臨港方艙醫院,最初的“床等人”情況正逐漸得到改善,形成良性流轉。
目前,臨港方艙醫院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江蘇和浙江援滬醫療隊聯合收治患者,共有13000多張床位,從5日起開始分區域接收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至12日已有3100多人解除隔離。
江蘇援滬醫療隊副總領隊魯翔告訴記者,一旦運轉起來,臨港方艙醫院今后逐漸能過渡到每天進2000人,出2000人。
“目前我們負責的5500張床位仍是滿負荷運作,但已經看到了良性周轉的苗頭。”浙江援滬醫療隊醫務部主任黃海軍表示,浙江援滬醫療隊自7日凌晨接收首批患者至12日的5天多時間,已有700多人解除隔離觀察。
醫患同心“暖”起來
“親愛的朋友,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感謝您與我們并肩作戰,共克時艱……”4月12日上午,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W3艙的患者沈先生拿著自己的出院小結,在艙內墻壁上手繪的“退疫證明”處留影紀念,并在墻上簽名。當天上午,他和其他數百名患者陸續從W3艙康復出艙。
患者張女士是上海靜安區彭浦新村的一位居民,4月1日來到方艙醫院,起初有咳嗽等臨床癥狀,入院后通過治療有所好轉。她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感謝各省市醫療隊不遠萬里來守‘滬’,他們的照顧可以用‘無微不至’來形容。”
11日晚,中南醫院援滬醫療隊蔡書翰、曾誠等醫護人員在W3艙內連夜核對出艙患者信息,并叮囑他們出艙后的注意事項。12日一早,醫護人員和志愿者們一起,為出艙患者做好最后的準備。
“今天出艙了!感謝武漢醫務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感謝你們為上海抗疫的無私奉獻,你們是最美逆行者。”12日在W3艙的微信交流群里,出院患者紛紛向醫護人員和志愿者們致謝。
同樣迎來出院的還有“親子方艙”里的患兒。
12日上午,“親子艙”內的39名患兒以及他們的家長走出方艙。隨著方艙醫院“艙門”的打開,孩子們紛紛舉起手中的“勇士通關證書”和玩具大禮包,在“大白”、記者、警察們的祝福聲中,由家長們陪護著走上大巴。
大巴緩緩啟動,孩子們隔著玻璃窗揮著手,與連日來給予他們辛勤照護的“大白”們以及這段特殊的經歷道別。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醫療隊醫學專家組組長殷勇介紹,出院之前醫療隊會對每個孩子進行仔細評估。此次出院的兒童及家長均經過一周左右的隔離收治;連續兩次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且每次間隔24小時以上;連續3天體溫正常;出院時癥狀已明顯改善。
基層社區“動”起來
“歡迎回家”“xx室同學別害羞,需要啥群里說一聲”“我們家還有幾包泡面,我給你拿4包”……在靜安區芷江西路街道,一名無癥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后回家,隨后樓組微信群送來了一聲聲問候。
10日下午3點,一輛“曹楊專屬愛心車”準時停靠在方艙醫院門口,普陀區曹楊街道的志愿者們有序引導解除隔離醫學觀察的居民上車,幫助放置好隨身行李。
車剛剛停靠小區門口,居民就收到了一份由街道精心準備的禮包,里面裝有米、面、糧、油等生活必備物資,同時還收到了一封“致歸來的曹楊家人”歡迎信。這樣的“回家”儀式,讓治愈回歸的居民們十分感動。有居民說,期待在各界齊心協力下,上海早日迎來“疫”去花開的日子。(參與采寫:周琳、龔雯、郭敬丹、吳振東、丁汀)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