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數字新基建機遇 構建智慧旅游服務新格局
立足于新的發展階段,旅游行業要深入貫徹數字化發展理念,讓智慧旅游服務呈現出新的發展格局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分別從實現手段和服務目標等方面對“十四五”時期智慧旅游發展做出了規劃。前者提出,以數字化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后者提出,深入發展大眾旅游、智慧旅游,創新旅游產品體系,改善旅游消費體驗。
筆者認為,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新基建推動智慧旅游發展,既是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積極作為,也是推進文旅融合、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方式。立足于新的發展階段,旅游行業要深入貫徹數字化發展理念,讓智慧旅游服務呈現出新的發展格局。
一是線上與線下融合,拓寬發展渠道。在山東泰山景區,5G+VR直播讓游客身臨其境欣賞日出日落,“云游廣西”小程序讓大家通過慢直播游覽廣西各地大美風光。疫情對線下旅游的抑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了線上游覽的發展。而線上直播不僅是景區旅游資源真實的展現方式和直觀的旅游營銷手段,也是一種溫情和細致的供給服務,可以為游客出行決策提供參考。多功能高清攝像頭在分辨率、色彩還原、畫面視野和夜間拍攝等方面的性能比手機要高出不少,所以能夠為游客提供更好的畫面效果。除了游客自己欣賞以外,還可以跟視頻通話系統結合,讓游客跟遠方親友實時分享眼前的美景。
二是虛擬與現實結合,提升旅游體驗。在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中國聯通聯合清華同衡等單位承建的5G+AR內容云,融合了5G、云計算和AR等技術,通過虛擬互動、歷史再現和尋寶打卡等特色功能,讓游客沉浸式體驗紅色歷史。未來,此類應用可以針對不同群體,設定幾條不同風格的講解內容,讓游客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景區可以根據使用時長、次數等統計不同地點、不同素材和不同群體對講解內容的喜好程度,為后續素材更新和針對性投放提供參考。而這種更新可以在云端隨時完成,游客的客戶端無需改變。
三是體驗與創作互換,促進文旅融合。當下,周邊游頻次的提升使游客對目的地提供可重復體驗的旅游產品充滿期待。尤其是周邊地區歷史、民俗和主題休閑等文化內容如果可以不斷更新,往往會帶來高頻高價的旅游效果。這時候,本地游客深度參與就顯得非常重要。游客不僅僅是景區文化的體驗者,還可以將自己對文化的認識、感悟以及相關經歷作為素材反饋給景區,由景區擇優作為講解素材供廣大游客調取使用。這樣,景區和游客之間就從原來的單向服務關系,變成了服務和反饋的雙向互動關系。
四是人工與智能互助,降低創作門檻。景區不僅能夠給游客提供美好的體驗,還希望游客能夠主動自發傳播景區文化。通過5G與AI技術的結合,由旅游目的地內的攝像頭智能記錄游客參觀過程中的精彩瞬間,并從官方事先準備好的文字素材中智能抽取、生成對應的文字解說,從而形成一份與游客參觀路線完全一致的參觀游記,游記包含精彩瞬間圖片、配套解說圖文游記,或者以精彩瞬間為主、景區主題宣傳片頭片尾為輔的宣傳視頻。這就大大降低了游客創作內容、傳播文化的門檻。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5G+AI游記形成個性化的多媒體素材,讓游客可以輕松轉發,成為旅游目的地的宣傳員。
五是直銷與分銷互補,豐富產品供給。旅游是融合吃、住、行、游、購、娛等多種消費形態的綜合產業。多地紛紛建設“一碼游”“一機游”等公共旅游服務平臺,全面吸納大、中、小型涉旅企業,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小的特產店鋪、農家樂、民宿等,讓游客獲取更豐富的信息,打破了游客與小、弱旅游資源之間的信息壁壘。一些平臺還額外提供“云倉”功能,商家不僅可以銷售自己的產品,還可以將云倉內產品與自家產品打包,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務,而各方收入分賬則由平臺在交易完成后實時完成。不僅如此,中國聯通承建的衢州、黃山、南平和上饒四市聯盟花園“一碼游”旅游服務平臺,使用區塊鏈技術,對交易和服務進行存證,切實維護了游客和商家的利益。
六是旅游與產業融合,推動消費升級。旅游作為社會化產業,很多其他行業的先進應用都可以在旅游行業中形成相應的落地場景,有時候甚至比原行業的落地更便捷。當無人駕駛還在各地進行道路測試的時候,很多景區就充分發揮景區道路半封閉優勢,利用無人駕駛為游客提供擺渡服務。龍門石窟在為游客提供無人駕駛擺渡車服務的同時,還在車身上繪制龍門石窟IP形象,并精心設計行駛路線,帶領游客體驗一場奇妙的古今穿越之旅。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新基建已經全面深入智慧旅游服務、管理和營銷等領域,其服務千行百業的底座特性,帶動了旅游和其他業態融合,推動旅游行業向數字經濟示范行業邁進。在新發展階段下,旅游管理部門要在更加宏觀的經濟視角下,通過大數據等手段獲取和監測旅游經濟發展效果,及時洞察旅游行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從而站在整體經濟發展全局角度,制定旅游發展政策,為智慧旅游新發展格局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中國聯通集團文化旅游拓展部)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