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 花開全域 奏響安徽旅游“春之樂章”

      春天的安徽百花齊放、繁花似錦,杏花節、桃花節、杜鵑花節等一系列文旅節慶活動飄香而至,一處處色彩斑斕的花海點亮人們生活,以花為媒,“賞花經濟”在江淮大地迅速升溫,全面綻放,奏響安徽全域旅游發展的“春之樂章”。

      以花為媒 彰顯城市魅力

      漫步于3月的合肥,枝頭的早櫻爛漫綻放,玉蘭花、桃花等次第盛放,街頭巷陌處處皆可拾得春意,隨意抬頭就可以和春天“撞”個滿懷。

      “這里每個月都有不一樣的色彩!”合肥祥源花世界景區內,市民王波正用手機記錄著郁金香的綻放,“隨手一拍都是大片,五彩繽紛的花海令人心曠神怡。”

      從單純的賞花觀景,到日漸豐富的旅游內容,從走馬觀花的觀光游,到注重內涵的深度體驗游,祥源花世界積極探索、不斷推動景區轉型升級,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花經濟”發展之路。

      近年來,該景區以花為主線,深入挖掘“花經濟”背后優質資源,不僅讓“美麗經濟”成為景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延長了旅游產業鏈,提升了花的附加值。“花神大賽”“花茶詩會”“花朝節”一個個活動擲地有聲,在賦予景區文化內涵的同時,頗受市民游客歡迎。

      為進一步實現“花經濟”精彩綻放,該景區還將優質花資源與科普研學教育相結合,推出了勞動教育、植物科普等多個不同主題的研學課程,開啟了科普研學旅游發展之路。據統計,2021年春秋兩季,參與研學旅行教育活動的學生達2萬人次。

      四季有花、常年有景,祥源花世界景區是合肥休閑賞花游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3月看櫻花、4月看郁金香、5月看玫瑰花、 6月看月季花、7月看向日葵、8月看荷花……”如今在合肥,從春到冬,月月可賞花。一個個被鮮花精心裝扮的綠地、公園和景區,成為合肥對外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近年來,合肥市積極踐行“公園城市”理念,著力打造綠色宜居魅力都市區,加快構建高品質生態空間,不斷滿足市民對休閑旅游的美好期盼。據了解,到2025年,合肥公園綠地服務半徑將實現90%以上覆蓋率,建成城市公園數量達500個。

      以花興旅 做旺四季旅游

      “春賞油菜花海,夏尋向日葵香,秋看漫山菊花,冬觀翻騰云海。”這是黃山市歙縣四季旅游的動人寫照。

      陽春三月,泛舟新安江山上,兩岸油菜花次第盛開,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油菜花海蜿蜒連綿數十里,與江畔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宛若一條“金絲帶”飄落于新安江上。

      “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盛花期,慕名前來一睹山水畫廊油菜花美景的游客絡繹不絕,最多一天可達五六千。”新安江山水畫廊景區網絡部副經理祝子俊說。

      近年來,歙縣依托當地各色花資源,精耕細作“賞花經濟”,不斷拉長“美麗經濟”產業鏈條,在賞花游基礎上,積極打造鄉村旅游精品項目,推出了“攝影天堂——石潭”“霧里坡山”等多個攝影基地。同時策劃開展“江畔遇春、村落賞春”賞花踏青浪漫游、“春花灼灼 約會歙縣”線上宣傳推廣等活動,鼓勵各景區、鄉村旅游點因花傳名,借花攬客,持續打造“油菜花海”IP,打響“四季黃山”旅游品牌,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邁入新臺階。

      花無百日紅,如何讓賞花經濟“花好”又“常開”,讓好風景變成好“錢”景,是歙縣一直思考的問題。

      歙縣文化旅游體育局旅游市場推廣中心主任王玉鳳表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賞花經濟”要四季不敗,則需植入文化基因,培育優勢品牌。

      依托千年歷史文化底蘊,歙縣將賞花與當地民俗文化相結合,全縣各賞花點通過組織開展油菜花季活動,將一大批傳統手工藝、民俗技藝、特色美食等進行展示,賦予賞花游產品文化內涵,形成持久的“賞花經濟”。

      位于歙縣霞坑鎮的石潭村,被譽為“華東十大油菜花勝地”。近期,該村油菜花陸續綻放,山坡上、田野里、古宅邊,宛若仙境。賞花游催生出的“美麗經濟”,讓周邊的民宿生意紅火起來。

      “很多老顧客看到我朋友圈曬的油菜花,主動找我訂房。”石潭村望山居民宿老板劉小敏介紹,目前民宿共18間客房,距最近的賞花地僅100米。每到油菜花開,民宿都是一房難求,月收入能有二三十萬元。

      “盡管因為最近的疫情,游客少了,但我對鄉村旅游和民宿未來發展依然充滿信心。”劉小敏說。

      據統計,在歙縣,像新安江山水畫廊景區、石潭村這樣具備一定規模的賞花地超過10處,其他各類賞花點達20多處。2021年全縣賞花游客超300萬人次,賞花鄉村游收入達27億元。

      “打造四季花開的美景,希望每個季節都讓游客有不同的體驗。”王玉鳳表示,下一步歙縣將圍繞“賞花經濟”,大力發展“花海+”產業,加快發展親子踏青、健康養生、研學旅行等多元化旅游新業態,走好差異化發展之路,打造“一鄉一花”,進一步增強游客賞花體驗,助力“賞花經濟”在歙縣全域綻放。

      以花助農 實現富民增收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留給了世人無限遐想,而在合肥市肥東縣的響導鄉,桃花則成為當地農民脫貧增收的“致富花”。

      走進響導鄉洛神花海,萬畝桃花漸次開放,花香襲人。“這里真的太美了,這才是春天該有的味道。”來自合肥包河區的宋女士徜徉在花海中,享受著久違的田園春光。

      近年來,響導鄉以花為媒,將文化旅游與觀光農業緊密結合,大力發展“賞花經濟”,著力打造“響導桃花”品牌,積極培育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在提升鄉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同時,也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新路。

      2017年以前,余詩謙還和大多數響導鄉村民一樣,靠著經營一間小飯館謀生。隨著當地桃花節知名度的逐年提升,余詩謙看到了其中的發展機遇。擴大經營規模、完善配套設施、豐富旅游項目,小飯館舊貌換新顏。值得一提的是,余詩謙還將自家閑置房屋改造開起了民宿。

      作為鄉里首批經營民宿的村民,善于鉆研的他主動利用起微信、抖音等新型媒介推廣,民宿和農家樂生意越來越紅火。如今,每年桃花節期間,短短20天就能掙到四五萬元。余詩謙也實現了從傳統農戶向懂宣傳、會經營的“新農人”的華麗變身。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何讓鄉村旅游不局限于“賞花”,給游客留下真正難忘的內容和體驗,讓“過客”成為“留客”,為“賞花經濟”注入新活力,響導鄉正在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響導鄉黨委書記孔玲玲介紹,依托當地三國歷史文化底蘊,該鄉不斷豐富桃花品牌文化內涵,提升游客旅游體驗,還原了三國時期歷史人物在當地的活動軌跡,推出了“三國故道”“孫權逃生路線圖”等旅游線路,建設了桃花墩、洛神像、桃花池等一批文化地標,實現美景與文化的交融。響導桃花節也由單純的踏青賞花發展成集“賞美景、休閑游、品文化底蘊”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盛會。

      如今,響導鄉通過“春賞花”招商引客,拉動“夏品果”擴大銷售,加速“秋進補”桃膠上新,一條帶動村民致富增收的桃產業鏈條日益完善。

      孔玲玲表示,“賞花經濟”不僅提升了鄉村的“顏值”和內涵,還為鄉村旅游發展集聚了人氣,成為連接“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新興產業。下一步,響導鄉將以鄉村旅游為契機,繼續深化農旅融合,推動桃花節活動從散點式向組合化、規模化、區域化趨勢發展,講好新時代鄉村振興的中國故事。

      從“一季花”走向“四季景”,從“美麗風景”邁向“美麗經濟”,文旅互融、農旅互動正在續寫安徽旅游一個又一個精彩故事,以花興旅、以花富民正奏響安徽春之旅游的華美樂章。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