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友:柳絮飛揚不會造成新冠病毒傳播
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從嚴從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注意手衛生和個人防護 降低“物傳人”風險
對于奧密克戎“物傳人”的概率有多大的問題,吳尊友分析,一般來說,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近距離飛沫造成傳播,也可以通過手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在手沒有進行消毒處理或者清洗的情況下,又接觸到了口、鼻、眼等黏膜部位,這個時候就容易造成感染。因此,把手衛生作為新冠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是由于奧密克戎既表現為下呼吸道感染,又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個典型的特征,就是潛伏期短、傳播快,而且對周圍環境的物體表面污染比較大。
吳尊友表示,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的時間長短取決于污染量的大小,以及環境中的溫度、濕度、光照和紫外線的情況。一般來說,物體表面污染造成人感染的風險是比較小的,但是如果反復多次接觸,并且不注意手衛生,不注意個人防護,感染風險就會明顯加大,所以對從事涉外的冷鏈以及涉外貨運人員進行定期的檢測,以便及時發現感染者。
“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日常生活當中要對快件包裹進行消毒處理后再打開。平時注意手的衛生和清潔,就能夠降低接觸污染的物體表面而感染新冠的風險。”吳尊友說。
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還有可能再次感染
吳尊友說,一個人自然感染了新冠病毒以后能夠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這種免疫力不足以預防再次感染,并且免疫力的持續時間不是很長。如果一個人感染過德爾塔毒株或奧密克戎毒株,在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遇到了感染者,還是有可能再次被感染。研究發現,一個人感染德爾塔毒株以后,再次感染風險比奧密克戎的要低,也就是說,感染了奧密克戎以后再感染的風險比感染了德爾塔毒株以后再感染德爾塔毒株的風險要高。
“新冠病毒的變異一直在持續發生,無論是病毒變成新的毒株,還是兩種病毒在身體里重組成新的病毒變異,無論怎么變,都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應對反復無常的病毒變異現象,減少個人感染的風險。”吳尊友表示,這里的“不變”,對于個人來說,主要是落實好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手衛生、保持社交距離等,以及積極接種新冠疫苗。
柳絮飛揚不會造成新冠病毒傳播
各地即將進入飛絮期,有些人比較擔心飛絮會不會導致新冠病毒傳播的風險?對此,吳尊友分析,新冠病毒一般不會以游離病毒方式直接從一個感染者傳染給健康人,新冠病毒通常以飛沫作為載體,吸附在微小的飛沫顆粒表面,患者通過咳嗽、打噴嚏飛沫排出,病毒吸附在顆粒上隨著飛沫排出。飛沫一般比較小,在1-5μm,傳播的距離應該在1-2米,當健康人吸入了被病毒吸附的飛沫顆粒的時候,就會被感染。
吳尊友表示,柳絮飛揚不會造成新冠病毒傳播。在過去兩年多的研究當中,沒有發現飛絮可以吸附病毒。另外一方面,目前為止沒有關于飛絮造成感染的報道。
陽性感染者未轉到隔離點前需注意兩個方面
對部分剛剛診斷為陽性的感染者來不及轉到隔離點的情況,吳尊友表示,在這段期間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降低傳染給家人、鄰居以及小區居民的風險。具體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減少家庭內的傳播。診斷的感染者應該單獨居住一個臥室,最好有獨立的衛生間,不和家人共同進餐,這些都是減少家庭內傳播的措施。
第二,降低傳染給鄰居或者小區居民風險。陽性感染者家庭要及時對居室、衛生間等環境進行消毒,感染者家庭成員不能抱著僥幸的心理去串門聊天,要堅決杜絕串門的現象,要堅決杜絕在小區內的活動和與人交流。對于生活在同一個樓宇或者小區的居民來說,在病人沒有轉移出去或者轉移后的一段時間,整個樓宇和小區都屬于封控管理階段,在這個期間,各家各戶都要居家隔離,不許外出,每個人都要遵守封控管理階段以及健康監測階段的足不出戶的規定。封控管理和健康監測期間,每一個人都要注意觀察自己身體狀況的變化,有沒有出現咽喉癢、咽喉疼痛、咳嗽、發熱等癥狀,可以通過抗原檢測方法進行自我檢測,如果出現疑似癥狀,或者抗原檢測篩查陽性,要及時與當地防疫部門聯系,以便及時處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