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堅守,他將家鄉記憶藏進淄博花燈
今年,是山東淄博手藝人張向仁與花燈相伴的第46個年頭。數十年間,張向仁設計花燈無數,數千張簡圖無一重復。一本本的畫冊里,留存于筆下的,是他的人生記憶,也是淄博的城市記憶。
作為淄博花燈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73歲的張向仁不僅將淄博的傳統文化與花燈技藝相融合,也將這座城市許多人共同的家鄉記憶藏進了手中這一盞盞的花燈。
緣起與守護
張向仁人生中的第一盞花燈,源自小學時期的一次嘗試。那時的他是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比著手工課上老師制作花燈的方法,他嘗試將竹簾分開,里面放上油燈,再用紙糊住。自此,燈光點亮了房間,也點亮了張向仁心中的花燈夢。
1976年,張向仁來到張店大成農藥廠就職,有一定美術功底的他被安排到工會負責文化工作。彼時的淄博,彩車盛行,正是在這份工作中,張向仁首次接觸到了淄博傳統的花燈、彩車和扮玩。
而后的幾十年,他不斷學習和精進花燈制作技藝,他設計的花燈,形象鮮活而富有淄博特色,受到諸多人的喜愛和認可,他也因此被邀請擔任淄博大大小小燈會的總策劃。
那時,每逢元宵佳節,淄博夜晚的街道總是熱鬧的,老老少少在街邊列隊,花車、扮玩隊依次登場,還有鬧花燈、芯子(中國民間傳統雜耍技藝)、舞獅……這些,都是淄博這座城對于花燈文化的記憶。
而每當這個時刻,張向仁也會站在人群中,當看著自己設計制作的花燈贏得街邊群眾的陣陣掌聲,他很是滿足。“花燈能夠被人們喜歡,不僅是因為造型好看,也是因為淄博人能看懂花燈背后的故事。”他說。
也是從那時起,花燈似乎成為淄博的一張文化名片,不僅承載著人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也承載了淄博這座城市的絢麗之色。
采訪中,齊魯晚報記者獲悉,中國花燈展覽團曾在1994年和2001年分別去往俄羅斯、德國出展,張向仁也是展覽團中的一員。
“當時還上了國外的報紙,那個時候的淄博花燈在國際上都很有名。”回憶起淄博花燈發展的鼎盛時期,張向仁依然驕傲。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淄博的花燈展示形式從游街燈展轉變為固定燈會。2016年,淄博市玉黛湖風景區成為每年元宵節燈會的固定舉辦場所,時任淄博花燈協會會長的張向仁受邀到此組建新團隊,參與淄博每年的燈展策劃和進行部分參展花燈的制作。
懷著對淄博花燈文化、扮玩文化等傳統文化的熱愛,46年來,張向仁一直守護著這項傳統技藝。
工序是核心
張向仁說,一盞盞花燈,講起來是故事,照亮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傳承。在手工技藝的傳承中,制作工序是核心。
據介紹,淄博的花燈制作可分為六道工序,美工設計圖樣,鉗工做出立體造型,電焊工焊接,裱糊工布局燈線、裝飾外表,最后由美工為花燈進行彩繪,進而花燈成型。六道制作工序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一雙手、一支筆,繪出一幅簡圖……這就是張向仁所擔任的美工設計,這是整個花燈制造的基底。
此外,張向仁還擔任車間總指揮,每當制作步驟完工時他都會親自檢查,“張會長每天都來車間親自查看,想出什么造型,立刻就能畫出來。”團隊人員表示。
“他近乎癡迷!”這是同事給張向仁評價。“畫了四十多年了,形象設計早已熟透了!”聽到評價的張向仁笑了笑。
張向仁坦言,除最初的造型設計,花燈制作最難的部分是把控立體造型,這就要求花燈骨架的扎制必須達到固定性強、精準度高的標準。
劉川是能將張向仁的設計平面圖制作為立體花車骨架的“造型師”,在與張向仁共事的5年中,得以增進的不只是劉川的技藝,兩人的默契也逐步培養起來。
張向仁介紹,一個中大型花燈的制作周期,從設計到成品在一個月左右。“花燈的制作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合作,所有人缺一不可,所有步驟不可馬虎。”張向仁強調。
雖然2022年的元宵節剛過不久,但翻開張同仁的設計畫冊,“兔子”造型的設計簡圖已躍然紙上,他們已經在為2023年的淄博燈展做設計準備了。
傳承與創新
傳承非遺技藝,創新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花燈的造型,不僅要有傳統的形象設計,還要與現代相融合,跟上年輕人的步伐。”張向仁如此說。
從民間故事出發,得到觀者共鳴,這是張向仁的創作手法之一。他曾創作出“聊齋”“孔子與門下72弟子”“牛郎織女”“八仙過海”等主題的花燈,把民間記憶與花燈創作相融合。此外,觀察張向仁近幾年設計的花燈造型,多以“十二生肖”“十二星座”“童年記憶”等為主題,更加契合現代的審美和興趣點。
談到改變,張向仁的眼神中迸出火花:“傳統的東西,也得讓孩子們感興趣,才能傳得下去。”
事實上,淄博花燈雖經歷了鼎盛流行時期,但這項技藝與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也面臨著現實的尷尬:花燈手藝人的流失,技藝制作方式的古老,至今還無法完成量產,以及直到現在還沿襲著傳統的制作、展示和傳承模式。
“只靠手藝人的力量,想要在如今走出一條屬于它的道路,很難。”張向仁一聲嘆息后接著說,他現在感覺肩上的擔子重了,雖然很難,但是他會毫無保留地把技藝教給他的學生,不能讓淄博花燈斷了根。
日常,張向仁也時刻叮囑學生,要進行創新,把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技藝相結合。
張向仁發現,淄博傳統花燈多是以淄博傳統文化、民間傳說故事等為主題,現代花燈卻以“高、大、明、亮”為特色,吸引力強,卻缺少故事情節。
認識到這點,張向仁把淄博傳統花燈和現代花燈相結合,做出的作品既有現代花燈的震撼感,也將傳統花燈的故事內涵蘊藏其中,“鯉魚躍龍門”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