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合力?這些重點你要了解
上市公司作為經濟轉型的“領跑者”,近年來提高質量成效如何?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外部形勢,未來應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在近日召開的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劃出重點,釋放諸多信號。
(一)上市公司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
自2020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以來,監管部門和各方不斷努力,形成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強大合力。易會滿在會上披露了我國上市公司發展的最新數據。透過“成績單”不難看出,上市公司國民經濟支柱地位更加彰顯:
——截至今年3月底,境內上市公司共4782家,總市值80.7萬億元,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上市公司家數、市值與2018年底相比分別增長33.4%和85.3%。
——上市公司結構不斷優化,A股戰略新興行業上市公司已近2200家,較3年前增長了約900家。
——實體上市公司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比重,由2018年的近四成增長到目前的約半數。
——實體上市公司研發強度達2.3%,是規上企業平均水平的1.6倍;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全國企業研發支出的一半以上,研發投入規模與3年前相比實現翻番,專利數量增長74%。
……
(二)高質量發展,上市公司要提升“五種能力”
“上市絕不是‘終點’,而是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起點’。”談到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易會滿提出具體要求,強調上市公司要提升“五種能力”,即治理能力、競爭能力、創新能力、抗風險能力、回報能力,同時表示將研究制定新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持續助推上市公司做優做強。
——鞏固治理能力。一方面要靠法治“硬手段”,推動完善一攬子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要靠“軟約束”,倡導最佳實踐,加強自律管理。
——增強競爭能力。對于主業突出、競爭能力強的頭部企業,進一步支持其做優做強;對于片面追求多元發展的,嚴格監管其并購重組和融資行為;對于主業萎縮、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僵尸”企業,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
——增強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發行上市、再融資、并購重組等基礎制度對科技創新的適配性,完善債券市場對科技企業的融資支持機制,推動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
——提高抗風險能力。高債務、高杠桿是企業最大的風險源之一。增強抗風險能力既需要企業自身建設好風險防范機制,也需要監管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健全約束機制,并支持上市公司通過重組、重整等方式穩定杠桿、化解風險。
——提升回報能力。將持續加大投資者保護工作力度,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積極回應利益相關者訴求。
(三)資本市場發展堅持“四個不變”,穩定各方預期
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發揮監管作用,也需要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等“關鍵少數”、中介機構、投資者、各地政府、有關部門共同發力。
易會滿說,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有著諸多有利因素:穩增長、穩預期的宏觀政策合力正在不斷增強,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正在加快形成。同時,資本市場將以“四個不變”為上市公司提供不竭動力。
——資本市場堅定深化改革的方向不會變。以全面注冊制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法治體系完善、監管轉型與能力提升等重點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的步伐不會變。將抓緊研究推出新一輪自主開放務實舉措。加快推動企業境外發行上市監管新規落地,推動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取得成果,為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構建可預期的國際監管環境。
——資本市場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方針的堅定態度不會變。為不同所有制企業打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通過多種工具更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推動優質民企融資提速擴面。
——資本市場凝聚合力保持健康平穩發展的態勢不會變。各部門能夠注重發揮合力,持續關注和解決各方關切,加強預期管理,共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記者劉慧)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