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河水引到千山頂,荒山添了一抹綠
“山上種樹必須要有水,有了水才能保證成活率”“破解裸巖山體缺土的難題,得采取‘因坑定苗’‘見縫插針’‘客土造林’等措施”……連日來,53歲的孟凡煥經常來千山查看樹苗長勢,時不時向同事念叨起自己的“種樹經”。
老孟是棗莊市薛城區林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常年不坐辦公室,以山為家,與樹為友,奔波在各山頭,至今已經有30多年的荒山造林經歷。
薛城區境內多山,域內大小山頭137個,多數屬于石灰巖山體,無土缺水,植被難以生存。
2021年,薛城區提出引水上山的設想,通過鋪設地下水管道的形式,把4公里外的蟠龍河水引到千山,在山里開挖80余個蓄水池,徹底解決植樹造林缺水問題。為此,薛城區投資1000萬元,鋪設“引水上山”管道6710米,軟管10000米,確保把林木一棵接一棵地牢牢地釘在荒山之中。
如今的千山蒼松翠柏,郁郁蔥蔥,成為周邊荒山中最醒目的一抹綠意。薛城區以環城綠道兩側可視山頭為重點,帶動其他區域荒山綠化,重點實施了千山綠化工程,以適應性強、耐瘠薄、耐干旱的側柏、黑松等常綠苗木為主,搭配紅櫨、黃櫨、五角楓、黃連木等彩葉樹種,適當增加木槿、百日紅等花果樹木,使整體山林達到70%的綠、30%的彩,形成“山下有果、山腰見彩、山上常綠”的森林生態景觀。僅2021年,薛城區投入資金1100余萬元,實施了荒山造林綠化工程6處,完成造林面積1800余畝,栽植各類苗木30萬余株。
目前,棗莊已全面建立推行四級林長制工作體系,構建區、鎮街、村三級林長組織體系,將全區按照行政村劃分為70個網格,每個網格對應一名專職護林員,形成以村級林長、基層監督員、專職護林員為主體的“一長兩員”森林資源源頭管理架構。此外,薛城區還優化護林隊伍,建立以專職護林員為主、生態護林員為輔的巡山護林新模式。
在千山不遠處,一條總長250.8公里的棗莊市環城綠道貫穿整個城市,沿線星羅棋布的景區、公園、濕地、古跡、古村落,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等串珠成鏈。每逢假日,市民們都會步行、騎行甚至是開車,穿梭其中。
環城綠道的貫通,也讓深山中的石榴、核桃、櫻桃、柿子、大棗等優質林果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國,沿途的鄉村游、采摘游、親子游、農家樂以及民俗體驗游也讓當地百姓腰包鼓了。而這得益于棗莊積極培育森林產業發展,打造特色經濟林基地的“護林養林”思路。
眼下,西泥村的核桃樹鉆出了許多小嫩芽,一束束,一蓬蓬。村民王大軍起個大早,匆匆趕往地里照料他的“寶貝”——果材兩用核桃。
“以前是靠山吃山,現在是護林養林。”忙著手頭農活的王大軍靠著特色經濟林發家致富。當地村民根據氣候和土壤條件栽植果材兩用核桃6000余株。
在他家不遠處的鄒塢鎮東山口、官莊、張嶺等村,1100余畝的花椒正悄然吐出新葉,碧綠喜人,村民正在花椒林間來來回回除草。
在各級林長幫扶下,棗莊累計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368家、特色林果基地493個、林業企業331家,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20%以上。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