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銳出戰 以快制快:上海戰“疫”進行時
日夜兼程的醫務精銳、密集編隊的物資包機、加速擴容的方艙醫院……面對嚴峻復雜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上海正全力應戰。3月以來,隱秘性和傳播力極強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來勢洶洶,擁有2500萬人口的上海,成為中國戰“疫”第一線。
過去3天,上海公布的每日新增感染者均超10000例,4月6日全天新增322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和19660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在3月以來的這波疫情中,上海累計感染者已超10萬例。
4月4日,在上海市黃浦區豫園街道,工作人員為居民進行核酸檢測采樣(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上海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正在加緊推進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治盡治,各方同心協力,力爭盡快打贏這場大仗硬仗。
在4月4日上海全員核酸大篩查基礎上,7日上海在全市范圍內繼續開展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一級巡視員吳乾渝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為盡快實現風險人員早發現、早管控,上海周密部署,加快“追陽”和流調速度,全力把感染者找出來、快轉運。
本次疫情以來,上海已陸續啟用一批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正繼續將一些大型公共設施改建為方艙醫院。其中,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目前正連夜加緊改建,全面啟用后可提供約4萬張床位。
4月7日,工人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內作業。為應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上海正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改建成又一座方艙醫院,建成后有望提供4萬張床位。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2020年以來,多個省份積累了方艙快速施工的經驗。“這次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大體量改建施工,也是在全國經驗基礎上開展,爭取3天內完工,努力實現感染者應收盡收。”正在指揮施工的一名負責人介紹。
盡銳出戰,以快制快。3日以來,中國多省市組織富有經驗的醫務工作者馳援上海,與這座城市的醫務同行攜手抗疫。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介紹,目前全國15個省份已派出醫務人員38000多人。這些醫務人員有的在方艙醫院救治病患,有的在社區街道支援核酸采樣和檢測。
各地援滬醫療隊快速進駐各方艙醫院,馳援上海的湖北醫療隊首批47名隊員進駐位于上海浦東的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這里已收治近15000名感染者。
“各省醫療隊的馳援,給了我們更快收治病人、遏制疫情的堅定決心和信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說。
在社區,各地“大白”與上海醫護人員并肩合作,開展核酸采樣。
4月4日,87歲的虞祖榮老人在志愿者的協助下進行核酸檢測采樣。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武漢金銀潭醫院南區重癥監護室護士長程芳負責支援上海一個大型社區的核酸檢測點。她換上白色防護服,檢查自己和隊友的防護裝備,動作標準而嫻熟。社區很大,程芳挨個給居民做核酸,護目鏡內側布滿水霧。
“外援”的到來,大大增強了上海亟待提升的實驗室核酸檢測能力。支援上海寶藤醫學檢驗所鳳凰硬氣膜方艙實驗室的是104名湖南省援滬核酸檢測人員。
這座實驗室的核酸檢測設計通量為一天10萬管,以往最高峰值為一天8萬管,近期平均每天完成6萬至7萬管。此番上海與湖南的通力合作,檢測通量將進一步提升。
由于目前上海仍處于全域靜態管理中,大范圍的封控區域對市民日常生活也形成巨大考驗。
4月1日早上,配送員在配送貨物。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我們齊心協力,奔跑起來!”上海世鑫蔬菜合作社的負責人田金弟說,把新鮮蔬菜第一時間送到居家隔離的市民手中,才能安心。
連日來,上海正在努力解決各類生活物資采配效率不高的問題。上海市副市長陳通說,正積極組織貨源,擴大備貨規模,推出保供套餐,最大限度地覆蓋市民的基本需求。
約20萬常住上海的外籍人士也參與支持這座城市的抗疫。“我們都是一家人,當務之急就是克服疫情帶來的各種困難,共渡難關。”本輪疫情中先后三次在上海長寧區擔任社區志愿者的丹麥企業家李曦萌說。
受疫情影響,李曦萌所管理的特雷通集團位于上海郊區的家具工廠暫停生產。他期盼,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實現社會面清零,自己的工廠恢復運轉,整座城市的生活節奏也恢復如常。(記者:許曉青、王婧媛,參與采寫:袁全、劉穎、潘旭、楊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