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深圳舊時光”:老物件見證時代變遷
從紅軍長征時期使用的號角,到20世紀60年代的舊報紙,再到90年代的“大哥大”,在貴陽一家名叫“老深圳舊時光”的民間收藏室,陳列著1萬余件老物件,時間跨度近百年。置身其中,仿佛進入了時光隧道。
今年48歲的張曉明于2017年租下僅60平方米的門面,將多年收藏的老物件收納其中。在張曉明眼里,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著固定的時光坐標,它們共同串聯(lián)起社會發(fā)展的脈絡,記錄時代的變遷。
20世紀90年代初,剛剛初中畢業(yè)的張曉明只身前往深圳,從碼頭搬運工人,到工廠流水線工人,再到自考本科學歷進入公司管理層,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張曉明也一路摸爬滾打、不斷成長。
張曉明說,自己有幸見證了改革開放帶給國家和每一個普通人生活的改變。內心深處那種對國家濃濃的愛與自豪感,讓他逐漸萌生通過收藏老物件來記錄艱苦奮斗歲月、展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想法。
隨手拿起一樣老物件,張曉明就能講出一段故事。比如他的第一件藏品“大哥大”。張曉明說,30年前初到深圳打工,思鄉(xiāng)心切,每當想父母時就會跑到公用電話亭,打電話到老家村里的小賣部代捎口信,那時,他做夢都想擁有一臺“大哥大”。
張曉明愛閱讀,兒時一邊放牛一邊拿著連環(huán)畫愛不釋手,后來臥室的墻面、屋頂糊滿了報紙,他常常躺在床上一讀就是一天。在他的收藏室,記者看到一摞摞泛黃的舊報紙,有20世紀70年代的人民日報、參考消息,也有80年代的貴州日報。
5年間,不少市民甚至省外游客慕名而來,收藏室一度成為網紅打卡地。“不同年齡段的客人,都能在這里找到過往經歷的記憶和痕跡,進而產生共鳴。”張曉明說。
張曉明6歲那年,鄰居家辦喜事,從縣城親戚家借來一臺錄音機。張曉明記得,錄音機放在比自己還要高的柜子上面,他和小伙伴靠在柜子旁聽了一個通宵。這些年,各式各樣的錄音機和各個時期的磁帶也成了張曉明最中意的收藏。
張曉明收藏的老式錄音機。新華社記者劉智強 攝
堅持了20余年,張曉明對老物件的收藏理念也越發(fā)成熟。如今,最突出的是紅色主題收藏。張曉明告訴記者,他爺爺?shù)娜齻€兄弟都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這讓紅色文化和愛國信念根植在他的心中。
現(xiàn)在的他,更希望通過這些具象的老物件來傳遞一種愛國情懷。張曉明說,近幾年,常有一些老師帶著學生前來參觀,老師們覺得,單純地在課堂上給學生講黨史課,顯得枯燥,來到這里,看看紅軍使用過的老物件,可以更深切地感受歷史。
從萌生簡單的收藏想法,到更多追求收藏背后的社會價值,張曉明有了自己更宏大的規(guī)劃與目標——建設一個有一定規(guī)模的老物件收藏民間博物館。張曉明說,希望能將博物館打造成一個供大家免費參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喚起更深的愛國情懷。
記者劉智強、田德豐、周宣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lián)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