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柳文化節啟幕
“雙奧之城 折柳寄情”第十二屆柳文化節在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的柳蔭公園啟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余冰玥)清明小長假,踏青賞春成為人們的假期選擇之一。今天上午,為期三天的“雙奧之城 折柳寄情”第十二屆柳文化節在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的柳蔭公園啟幕,倡導大家文明游園,在自然之美中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隨著公園逐漸成為市民生活的重要綠色休閑空間,“文明游園”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開幕當天,柳蔭公園舉行文明游園“溫暖一平方”旗幟簽名活動,鼓勵大家簽上自己的名字,踐行“文明游園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平方開始”。同時,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首都文明辦、中國青年報社等7家單位聯合主辦,北京生態文化協會承辦的2022年“文明游園 青春添彩”主題宣傳文創作品征集活動正在進行中,鼓勵人們用創意“腦洞”支持文明游園。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公園管理處處長彭強表示,從2020年北京開展“文明游園”專項行動至今,階段性效果較為顯著,在公園采花折枝、亂扔垃圾的現象有了很大改善。但隨著踏青季節的到來和游園祭掃活動的增多,踩踏草坪、采挖野菜、非吸煙區吸煙等問題時有發生。這兩年,公園疫情防控工作也總結出了預約限流、測溫掃碼、一米線間距、科學佩戴口罩等好的措施做法。“各個公園仍需加大宣傳引導,也請廣大游客積極配合,堅持就是勝利”。
北京市綠色使者志愿服務總隊負責人劉建華,參與北京市公園的志愿服務保障工作已是第四個年頭。2018年3月25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公園綠地協會在柳蔭公園發起成立了北京市綠色使者志愿服務總隊,彼時總隊只有30余名志愿者。如今,志愿服務總隊已擁有2000余名志愿者,為北京市的1050所公園提供志愿服務。日常的志愿服務工作中,劉建華和志愿者們會以“柔性”的方式勸說游客們停止不文明行為。
在柳蔭公園活動現場,劉建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隨著文明游園宣傳的不斷開展,近幾年游人們的素養越來越高,文明游園的意識也更加強烈。“未來,我們希望更多社會人士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用個人行為帶動大家的行為,形成‘接力’。如果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文明游園做起’,公園會變得更美好。”
在踐行文明游園的同時,人們也從自然景觀中領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從古至今,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意義頗深,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一幅靈動的“垂柳圖”,展現了中華文化意象之美。柳樹本身頑強的生命力、適應力以及抵御惡劣環境的自凈力,也對人類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
柳文化節期間,柳蔭公園將持續三天舉辦“柳文化科普展”,其中包括“柳之歷史”“柳之可用”“柳之民俗”“柳之文學”等多個主題。柳蔭公園副主任李靜介紹,公園會為游客們提供園林工人修剪柳樹時廢棄的柳枝,讓大家親自體驗戴柳、寫柳、插柳等活動,在“文明游園”中感受柳文化的獨特意蘊。
活動現場,滿頭銀發的92歲奶奶盛瑞玲說,自己最喜歡戴柳環節,“因為公園的特色就是柳樹”。奶奶從1994年起定居在附近,每天要來公園兩趟。“柳蔭公園的氣象越來越好,文明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很愛一草一木,空氣好,水也好,所以我的老年生活很快樂!”
4月3日恰逢農歷三月初三上巳日,在柳文化節現場,身著漢服的侍者為現場游客展示祓禊儀式。“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軌齊整,祓于陽濱。”在中國古代民俗中,人們會于每年春季上巳日在水邊舉行“祓禊”祭禮,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儀式中,漢服社的成員們取幾縷柳條,沾上用花瓣、藥材浸泡過的清水灑在游客身上,寓意水火除惡禳災,祝福疫情散去,一年平安健康。
李靜表示,柳文化節將生態文明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希望讓游客在了解傳統文化的同時,體會到“讓生存自然、讓生活從容、讓生命優雅”的理念。
“承載著文明游園宣傳功能的‘溫暖一平方’在全市已有100多個公園積極響應。”彭強表示,柳蔭公園作為首批將其“落地”的公園,將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溫暖融入到整個游園活動,進一步推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把文明的理念與溫暖的熱度傳遞下去”。
據悉,今年的柳蔭公園柳文化活動將從4月3日持續到4月5日。園區現場舉辦樹木認養、義務植樹等活動,并開設文明游園宣傳、全民義務植樹科普、清明傳統文化展等展覽。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云游柳蔭”直播、自然生態科普課等活動也將在線上展開,讓孩子們可以足不出戶,親近自然,領略傳統文化魅力。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