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國內 > 正文
  • 一種兩收,院士關心

      光明日報記者 張 銳 夏 靜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 鈺

      整地、播種、育秧……連日來,在湖北蘄春縣赤東鎮酒鋪村的一片片水田里,隨處可見一群群忙碌的身影。

      “秧苗長勢不錯,今年的再生稻肯定會有個好收成。”3月中下旬以來,酒鋪村黨總支書記管杰的心思,一直被拴在大田的秧棚里。眼下,已日漸青綠的秧苗,可一點都馬虎不得。溫度高了,要敞開棚口通風;溫度降了,要蓋好薄膜保暖。

      管杰告訴記者:“今年1月份,村里就和米業公司、鎮農業服務中心簽訂了種植、收購再生稻的《農業訂單合同》。合同約定得可詳細了,我們村2300畝水田,要按照服務中心的技術要求生產,適時播種,合理施肥、灌溉,降低農藥、化肥用量。收獲時節,米業公司要根據當時的市場行情,高于普通中晚秈稻谷價格0.05元/斤收購我們的再生稻谷。”

      什么是再生稻種植?管杰解釋,再生稻即種一茬收獲兩回的水稻,頭季稻收割后,利用留在田里的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再收一季稻谷。“再生稻是水稻種植的一種模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再生稻必須在溫、光、水條件適宜地區種植,才能保證穩產高產。蘄春地區從很早以前就開始種植再生稻了。和種雙季稻相比,種再生稻不存在搶收搶種;和種一季稻相比,它又多收一次。”

      “種植再生稻,兼顧了勞力、地力、產量,可以說是‘一種兩收三頭好’。”管杰說,這些年,村里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了,農業用工成本高,早晚連作的雙季稻模式,農民覺得不劃算。而種植再生稻,具有再生季不用育秧、移栽等優勢,大大節約了時間和人力成本,產量和效益明顯更高,也就越來越受到村里老人的青睞。

      作為確保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舉措,蘄春云杰再生稻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呂云清對發展再生稻信心十足。他說,去年,依托扶貧832平臺,蘄春再生稻稻米銷量達7000萬元。今年,縣里的龍頭企業早早就和酒鋪村簽訂了合同,就是看準了這里再生稻的品質。

      說起再生稻,蘄春縣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國平跟記者聊起了前景:“我們正在著力打造優質稻(再生稻)產業鏈,力爭到2025年,全縣優質稻(再生稻)面積達60萬畝,綜合產值超50億元。在赤東鎮四十八圍將建成的萬畝示范基地,核心區就是酒鋪村。”

      “我們村里的人,都是種再生稻的行家里手了。這些年,包括謝華安院士、鄧秀新院士、張啟發院士、傅廷棟院士在內的好幾位專家,都到我們田里來指導和測產。華中農業大學還在村里租了田,建起再生稻蘄春創新基地。這不,到3月28日,向洪順等7位大學生就來到村里開始做科研了。”管杰興奮地說。

      “再過段時間,就要插上秧苗了。”打望著直抵遠山的水田,管杰滿懷希冀,“今年勢頭不錯,預計水稻頭季、再生季合計畝產能維持在1000公斤以上呢。”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