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上海最大社區,看戰“疫”守“滬”的底氣
上海康城,地處上海市閔行區莘莊鎮,擁有286棟樓宇,超過3.6萬居民,名副其實的上海最大社區。它的占地面積之大,不是用平方米來丈量,而是用平方公里——整整1平方公里,放在一些中心城區,簡直就是一個街道的規模。
最近幾天,上海康城已經進行了多輪防控疫情核酸檢測,每次都把數萬人組織地井井有條。
這樣的康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座誕生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樓盤,曾經的“名聲在外”,群租泛濫、竊案頻發。從亂到治,面對戰疫大考,康城已經、正在和將要做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康城社區。
圖為上海康城入口處的“凱旋門”。受訪者供圖
迎“大考”的底氣
3月29日,我們驅車走康城,只見一座醒目的法式“凱旋門”。看得出,它已經被重新整飭過,面貌頗為清爽。瀑布灣道、山林道、康城道……門下的路牌,指向四面八方。因為當初設計的原因,康城跟一般的居民小區不一樣,它是一座“半開放”式社區,加上規模巨大,每天進出的人流、車流都很多。這種情況,對平時的管理以及眼下的防疫,都是一個挑戰。
沿著瀑布灣道向西走,路上劃著一條條短線,每條間隔一米。地面上、圍墻上,還貼著上海“健康云”的二維碼——這些,都是近期多輪核酸檢測的見證。
圖為上海康城社區基本管理單元。受訪者供圖
我們來到康城社區的公建配套房。這是一座四層樓房,正面外墻上大書“康城社區基本管理單元”幾個大字。什么是“基本管理單元”?
記者正在好奇,康城社區黨委專職副書記、專職副主任張軍萍出現在我們眼前。45歲的張軍萍,干練、熱情,透著一股踏實的勁兒。這種氣質的“小巷女總理”,在上海的基層社區,我們經常會碰到,她們通常都有“兩把刷子”。
2016年,上海市開展“基本管理單元”建設,康城成為首批入選單元,形成了社區黨委、社區委員會、社區中心等“兩委一中心”組織架構,建立社區事務、衛生、文體三個中心,增設城管、公安、市場監管、房管4個工作站,并配備8名專職人員。執法力量下沉到社區,每天開展巡查、執法,實現了對康城各類城市管理問題的快速反應,及時處理。
在“基本管理單元”里,社區黨委是主心骨,社區黨委所在的樓房,居民們親切地稱之為——“康辦”。
圖為張軍萍(位于中間)在上海康城社區全員核酸部署會議上。新華社記者黃安琪攝
“作為鎮黨委與居民區黨組織之間的一個‘中間層’,康城社區黨委既是政府服務管理的平臺,也是區域化大黨建的平臺,還是社區協商共治的平臺,承擔起了溝通上下和治理資源統籌的主體角色。”張軍萍說,“兩委一中心”通過黨組織紐帶,把各級黨組織、行政執法力量和公共服務資源聯動起來,形成共同發力、整體推進的治理態勢。比如,每周召開的社區綜合聯席會議,聽取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各職能部門工作站通報情況,協調解決社區內各類問題,做到了“小事不出居委會,大事不出基本單元”。
“這十年以來,康城在黨建引領下實現了‘從亂到治’,打下了扎實的居民自治基礎,才有了迎接‘大考’的底氣。”張軍萍說。
“我們同時啟用了40臺對講機”
從3月12日起,上海康城開展多次核酸檢測。在康城實驗學校的操場上,引導牌、掃碼箱、小喇叭等,成為數百名居民志愿者現場服務的“神器”;小區以樓棟為單位分時、分批參加檢測,居民們的自律與配合使檢測現場平穩有序。
數萬居民的核酸檢測,要在規定時間內有序完成,需要高超的組織能力。
圖為上海康城核酸檢測現場。受訪者供圖
“這么大的社區全員核酸檢測,如果單靠居委會工作人員,是不可能完成的,也沒有能力完成。”接到任務后,張軍萍立刻行動起來。當時,社區工作者加社區黨委不到40人,面對的卻是3.6萬名居民。
核酸檢測的地點定在哪里?哪里有這么大的場地?為了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張軍萍開始奔走起來,整合各方資源。她首先想到了社區里的康城學校。“因為學校也是社區的一部分,而且,學校支部書記就是社區黨委委員。”張軍萍說,只有調動一切可用的資源才能事半功倍。
下一個問題:工作人員、志愿者人手怎么解決?沒想到,學校主動提出來,可以發動家長志愿者。這樣,學校和幼兒園家委會一發動,在一兩個小時內就招募了600名學生家長志愿者,而后期越來越多的人也加入進來,組成了一支1200人的志愿者隊伍。
圖為上海康城核酸檢測場地部署示意圖。受訪者供圖
記者曾多次參與上海康城社區核酸檢測部署會議,大家制作了整個小區的平面路線圖,核酸檢測操場的點位示意圖。志愿者核心團隊的成員、四個居委書記和張軍萍常不厭其煩地針對一些細節進行反復商討,比如每一個樓棟需安排幾個志愿者,每個樓棟通知下樓檢測的時間應間隔多少,老年人的綠色通道如何設置引導等。
“社區志愿者的隊伍給了我很強大的精神動力,每個志愿者就像能量棒一樣給我充電。”張軍萍說,“3月21號那天風大雨大,特別冷。核酸檢測到晚上十點半才結束,很多志愿者是小區里的居民,一天下來鞋子都濕透了,飯也沒吃上一口。但他們第二天一早就來現場,仍然精神飽滿,我深受鼓舞。”
核酸檢測前一天,操場入口及周邊路段就張貼好了距離間隔線以及“健康云”核酸檢測二維碼。志愿者們在檢測當天凌晨就開始忙碌起來,分布到不同的點位,樓組長開始挨家挨戶通知居民。
圖為康城社區會議室中的對講機。新華社記者黃安琪攝
“我們同時啟用了40臺對講機。這種場合,用手機通聯肯定要亂套。”張軍萍說。
在社區“康辦”會議室,記者看到了這些擺放整齊的對講機。
防控疫情不忘保民生
核酸檢測,僅僅是社區戰疫的一個方面。疫情防控期間,諸多民生問題都備受關注。而社區越大,很多問題就會放大。
居民緊急就醫怎么辦?康城開辟了綠色通道。“比如有孕產婦的、放化療的、血透的,居民可到居委會寫一個承諾書。居委會會開具一張出門單,門口就可以放行。還有一些老年人,行動不便,沒有辦法配藥,居委會工作人員會幫助配藥。”張軍萍說,保障居民生命安全是首要的。
居民買菜問題怎么解決?康城里有多家商鋪、菜場和超市,在小區封閉管理期間都照常經營,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物資。“商鋪工作人員也需進行核酸檢測,他們都居住在小區里。如攤位需要外出采購,進小區需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證明,我們也提供綠色通道。”張軍萍強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切實保障物資通道。
3月29日中午,陽光明媚,張軍萍帶著我們在康城里兜了一圈,花了大約一個小時。這一路上,很多人跟張書記打招呼。經過美麗的櫻花“打卡點”,我們在小區菜場里看到,綠葉菜、肉類等菜品供應充足,價格適中、明碼標價,買菜的人不少,但秩序井然。在水果店,我們看到了香蕉、柑橘、枇杷、西梅、車厘子,甚至西瓜都已經上架。老板跟張書記說,供貨和物流確實比平時困難一些,剛剛從批發市場“搶”了一批水果,能夠滿足多日之需。水果店旁,包子鋪熱氣騰騰。
上海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核酸篩查,康城所在浦西地區即將迎來社區閉環管理。康城社區黨委一班人,正在對方案進行細化、調整和完善。他們知道,這將是又一場大考,必須打有準備之仗。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