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粵書吧”:讓書香浸潤旅程
在窗明幾凈的酒店里看書,在渚清沙白的大海邊閱讀,在濃郁民國風的民宿里品讀傳奇,在古色古香的歷史文化街區里研讀歷史……在廣東,閱讀成為一種享受,“粵書吧”伴隨著文旅融合的春風,如雨后春筍一般,在景區、酒店、民宿、歷史街區里“破土而出”。
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動的新型閱讀空間品牌——“粵書吧”,不僅搭建了全民閱讀與特色文化有機結合的文旅融合體驗新場景,還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進行了“有溫度、接地氣”的創新探索,營造“悅讀書、 粵旅游”沉浸式消費場景。
拓寬文旅融合思路
為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落實公共文化重點改革任務,自2020年開始,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全省景區、酒店、民宿等旅游場所開展“粵書吧”文旅融合創新發展項目,通過樹立全省統一品牌,在旅游經營單位設立當地圖書館分館或流通點,將公共服務作為文旅融合創新探索示范領域。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制定了《廣東省“粵書吧”建設指引》《“粵書吧”必備書目》等規范性文件,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打造一批以公共閱讀服務、全民藝術普及為主要功能的先行先試典型樣板。
2021年,建設“粵書吧”類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被列入廣東省政府民生實事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任務。截至2021年12月,全省 “粵書吧”已超150家。“粵書吧”建設也成為廣東各地推動公共文化建設的有力抓手。
以佛山為例,該市在推進“粵書吧”建設中,一方面,因地制宜探索“公共文化+景區”“公共文化+民宿”等新模式,并結合水鄉文化、樵山文化、美食文化等開展特色化品牌活動,進一步形成“一吧一特色”的發展局面;另一方面,堅持內容為王,在信息咨詢、閱讀休閑、活動體驗、非遺傳承、文創展銷等方面為受眾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著力打造企業產品與書吧相結合的產品組合,營造“悅讀書、粵旅游”沉浸式消費場景,提升受眾的黏性。
“粵書吧”不僅數量增加,各地還推出了系列品牌。廣州“花園書吧”、佛山南海“讀書驛站”、深圳“簡閱書吧”、河源源城“槎城書吧”、韶關“風度書房”、茂名“好心書屋”等品牌的新型閱讀空間相繼建成并形成規模,以舒適環境、智能服務、多元活動豐富游客的感受與體驗,推動廣東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與景區(點)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中山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唐瓊表示,“‘粵書吧’將公共文化服務與旅游公共服務有機結合,是廣東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典型探索,使近者悅、遠者來。”
打造特色“文化風景線”
“粵書吧”將文化帶進了旅游景區,也實現了景點歷史文化的活化利用,成為旅途中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給文化“加碼”,更為旅游“賦能”。
在江門市百年華僑古村落啟明里一隅,江門非遺手信館這座融匯嶺南特色與西方風格的百年僑屋格外顯眼,不時有游客推門而入。人們在一樓參觀新會葵藝作品、恩平瀨粉等非遺項目及文創產品,在二樓啟明里“粵書吧”體驗開平泥雞制作的樂趣,了解葵藝等非遺項目的制作技藝。如果碰上非遺文化體驗沙龍,游客還會與當地非遺傳承人進行手作交流與分享。
通過非遺作品展示、非遺體驗活動、文創產品銷售等形式,江門以文化為基礎、創意為導向,將江門非遺手信館和啟明里“粵書吧”結合在一起,打造沉浸式城市非遺文化體驗空間,使“粵書吧”成為游客旅途中一扇認識當地文化的窗口,為非遺傳承開啟一種全新的方式。
在廣東省粵劇院里,寬敞明亮、書香濃郁的“703粵書吧”吸引了不少游客。多種類的戲曲、文學圖書,數字化粵劇資源,粵劇展演、藝術沙龍等豐富的文化活動,讓粵劇迷們流連忘返。
房車露營地、民宿等新興旅游業態也成為“粵書吧”的落腳地。
佛山市的逢簡梁公館客棧位于嶺南水鄉古鎮,以民國風格建筑聞名。民國書舍“粵書吧”便落戶于此,館內有反映民國時期文學、歷史、社會風貌的系列圖書,并不定期舉辦“民國往事”主題講座、民國經典老電影放映活動,富有歷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模式讓游人趨之若鶩。
坐落在肇慶市中游國際房車露營基地游客服務中心的“粵書吧”,同樣吸引游客眼球。中游國際房車露營基地自然風光優美,往來觀光、休閑的市民眾多。“粵書吧”不僅豐富了營地的旅游場景,更增強了房車露營的文化休閑氛圍。除“粵書吧”之外,營地為每間房車配備了相應的圖書,并設立具有濃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展示區,讓書香氣、肇慶味飄滿營地。
實現公共服務主客共享
“大而美”的文化場館為城市品位定下基調,“小而精”的公共文化空間讓市民游客更有獲得感、幸福感。“粵書吧”使交通樞紐、商場樓宇、酒店景區等充盈文化味兒,讓主客共享公共文化服務,描繪了宜居宜游的城市新圖景。
以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為例。依托自身多元的館藏資源、豐富的辦館經驗、專業的人才隊伍,越秀區圖書館以合作共建的形式打造“圖書館+書店”“圖書館+公園”“圖書館+紅色史跡”等多種“粵書吧”建設模式。
“我們希望市民游客無論游覽景區、參觀紅色史跡,還是逛公園、購物娛樂,都能享受‘粵書吧’提供的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越秀區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圖書館根據不同的空間特點打造不同主題的閱讀場景,使“粵書吧”有機地融入其中。如,在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海員亭建設“粵書吧”,引導人們通過游覽紅色建筑、閱讀紅色圖書,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在廣州動物園、廣州市黃花崗公園等地建設市民“家門口”的圖書館、游客他鄉最容易找到的圖書館,打造“花園書吧”品牌。
截至目前,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已建成“粵書吧”10家,接待讀者約15萬人次,特色活動惠及超5000人次,成為市民和游客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好去處。
覆蓋面廣、主題性強的“粵書吧”提供了人性化的文化服務,更持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普惠化,為廣東公共文化建設帶來了新氣象。
在云浮東高鐵站乘車的旅客寫信致謝道:“在人來人往的車站,以書本隔絕喧囂,讓人在寧靜、舒適的環境盡享閱讀時光,真是暖心之舉”。
清遠市連樟村的“連樟書屋”成為村民與游客的交流平臺,扮演了會客室、思想傳播陣地、文旅發展助推器的角色,讓連樟村的鄉村振興成色更足。
為貼合現代人碎片化、電子化的閱讀習慣,智能化成為“粵書吧”助力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亮點。
在汕頭市的“小公園丹尼丹納‘粵書吧’”,讀者只需用手機掃描電子書借閱機,便可免費下載正版圖書、離線儲存,輕松將“圖書館”搬回家;河源市東源縣萬綠湖“粵書吧”里,讀者可以通過刷臉、憑有效身份證或讀者證刷卡,在這座無人值守的圖書館實現自助借還。數字化的深度服務模式以更多元、智能的形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萬綠湖“粵書吧”就設在游船碼頭的游客服務大廳,讓游客在等候過程中有個休閑好去處。河源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設立萬綠湖“粵書吧”是為了培育文旅融合新形態,拓展新型閱讀空間,體現了共融開放的發展理念。根據需求,這里被打造為一家互聯網+智能化、以“萬綠湖”為主題的24小時無人值守自助圖書館。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聚焦產業融合和服務品質提升,進一步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其中,包括優化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推動“粵書吧”類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旅游服務中心融合發展示范點建設,實現“主客共享”。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進一步拓展和充實“粵書吧”類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定義和內涵,擬定《廣東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與發展指導意見》,鼓勵各地創新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品牌,創新資源供給與服務方式。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