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
3月29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3月28日0時至24時,全省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9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41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3例。3月28日,全省本土確診病例治愈出院41例,無癥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43例。
當前,山東每日新增感染者數量下降趨勢明顯,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趨穩向好。“可以說,2月底以來的這波疫情,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配合,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省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這意味著,這波疫情的傳播鏈條已被切斷,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省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張連三表示,近日,部分市報告的感染病例,一是出自隔離管控的重點人員,二是出自外省入魯返魯人員及其關聯人員。對此,各地均第一時間采取果斷措施,堅決防范疫情擴散。
這次疫情防控的實踐證明,“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必須做到關口前移、多重屏障。港口、機場、鐵路等區域是外防輸入的第一道防線,山東緊緊圍繞國際運輸航線航班、進口冷鏈食品、進口非冷鏈集裝箱貨物、國際郵件快件等重點環節,采取自動化消殺、機械化替代、貨物郵件靜置等多項措施,嚴防“人傳人、物傳人、環境傳人”。院感防控是內防反彈的重要方面,山東堅持“內外同防”“醫患同防”“人物同防”,加強清潔消毒,實行閉環管理,特別是在定點醫院、隔離點、核酸檢測點,對醫療廢物實行分類、貯存、轉運全過程監管,做到應收盡收、應處盡處,確保涉疫情醫療廢物全部及時安全處置。
夯實疫情防控“免疫墻”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牟善勇介紹,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圍繞疫情防控,指導各地全方位開展衛生整治,強化衛生防病和健康知識科普,引導群眾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夯實疫情防控“免疫墻”。
認真抓好衛生創建。截至目前,全省國家衛生城市(含進入評審程序的)已實現全覆蓋,國家衛生縣和鄉鎮(含已進入評審程序的)比例分別達到80.7%和39.6%,山東省衛生村比例達到62%,為疫情防控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扎實開展環境治理。開展愛國衛生專項行動,城鄉環境衛生明顯改善,為疫情防控打好環境基礎。
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行動,持續推進合理膳食文明就餐,深入開展無煙環境建設,省級無煙黨政機關實現全覆蓋。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港口保通保暢工作
“目前全省沿海港口每日在港國際航行船舶60到70艘,‘外防輸入’風險和壓力很大。”發布會上,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介紹,今年3月以來,疫情給港口的集疏運造成了一定影響,我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與港口保通保暢工作,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保公路暢通。我省將港口進出口貨物納入“重點物資運輸保障”范圍,采用申領“通行證”方式保障正常通行。在進出港口主通道路口等場所設置核酸采樣點,為司機提供便利服務。在此基礎上,自3月25日起,將通行證申領方式,從現場辦理轉為網上辦理,將紙質通行證改為電子通行證,極大提升了辦理效率,確保公路運輸暢通無阻。
保海運暢通。指導港口企業特別是省港口集團充分利用海上內支線,引導腹地企業采用“公轉水”方式,將原來采用公路運輸的貨物轉到海上支線。同時,繼續充分發揮外貿航線“穩中求進”財政支持政策,一季度預計吸引新增8條國際航線,確保國際海運暢通。
保鐵路暢通。指導港口企業積極與鐵路聯合營銷,為客戶定制“公轉鐵”服務方案。一季度海鐵聯運預計完成箱量7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6%。通過以上措施,我省東聯日韓、西接歐亞的國際物流大通道總體暢通有序。
16市均建成至少1處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
醫療廢物處置特別是涉疫情醫療廢物全部安全及時有效處置,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管言明介紹,本輪疫情發生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全力抓好醫療廢物特別是涉疫情醫療廢物的處置。目前,全省16市均建成至少1處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醫療廢物日處置能力564.5噸,選定的29家醫療廢物備選應急處置單位日應急處置能力達到1488.2噸。
在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時期,我省醫療廢物產生量由平常的日產260噸左右增加到了日產600噸左右。對這些醫療廢物,全省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能夠完全滿足處置需要,所產生的醫療廢物都能及時安全有效地按規定全部處置完畢。從3月1日至28日,全省涉疫情的市產生的醫療廢物全部得到及時安全處置,未發生一起次生、衍生疫情或環境污染事件。
(大眾日報記者 徐晨 陳巨慧)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