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時評 > 正文
  • 走好山東農業綠色發展集成改革之路

      □ 樊祥成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要“開展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

      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既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從2021年起,農業農村部開始在全國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改革從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向系統集成、全面深化轉變。山東農業需要準確把握綠色發展進入集成改革新階段的特點,進一步夯實更高水平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產業支撐。

      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已進入集成改革新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粗放的農業發展方式曾經一度導致我國出現農業面源污染嚴重、土壤退化加劇、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等突出問題。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政策實踐,正是在積極治理這些突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展開的。由于認識的漸進性,這些政策更多是針對當時農業生產所面臨的特定問題和主要矛盾從某一方面作出的必要應對,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管一段、各管一塊,甚至交叉重疊等問題,很難徹底改變農業發展方式粗放、農產品供給適應性不強的狀況。

      面對這種情勢,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的要求。隨即,作為一項在更高層次、更深領域謀劃的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公共政策,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在全國迅速推開,標志著我國農業綠色發展進入集成改革新階段。

      農業綠色發展集成改革,重在綠色發展,要在穩產保供。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不是為了綠色而綠色,而是要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中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在數量、質量和多樣性上的有機統一。這既是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更是系統謀劃農業綠色發展的根本遵循。

      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是攸關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產出來”的四個基本維度。其中,品種培優,包括培育新品種、提純復壯地方品種和建設良種繁育基地等,是源頭性、基礎性工作;品質提升,包括推廣優良品種和綠色投入品、集成綠色生產技術模式、凈化產地環境等,是關鍵性技術舉措;品牌培育,包括培育知名品牌、加強品牌管理、促進品牌營銷等,是重要支撐;標準化生產,包括建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以及通過各種方式、各類主體推拉促帶標準化生產,是基本手段。在確保“產出來”的基礎上,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強化農產品投入品使用管理、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以及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的認證和監管等“管出來”的政策措施,構建起“四足鼎立、六位一體”的政策系統。各子系統之間環環相扣、互為支撐,子系統內部又邏輯嚴密、自成體系,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全要素保護、全區域修復、全鏈條供給、全方位支撐的政策框架和系統解決方案。

      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高屋建瓴創設農業綠色發展集成改革的政策框架,歸并整合、優化提升現有政策,系統解決了過去推動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政策分散、平均用力、內容龐雜等問題。同時,與時俱進改變了一些不合時宜的概念和工作推進機制。比如,傳統產品意義上的“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自2017年以來就成為我國安全優質農產品的代名詞,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是,其中的無公害農產品概念,已經不能適應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普遍提高的實際需要。為此,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提出了新的產品意義上的“三品一標”概念,即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此外,農業農村部把生產意義上的“三品一標”和新的產品意義上的“三品一標”作為統領農業綠色發展的兩個抓手,改變了過去重點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等做法,理順了工作推進機制。

      山東推進農業綠色集成改革正當其時

      從發展趨勢看,山東推進農業綠色集成改革正當其時。消費者支持已經成為推動各地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以有機產品為例,據2020年度和2021年度《中國有機產品認證與有機產業發展報告》顯示,與2019年相比,2020年我國獲得認證的有機作物種植面積和有機產品國內銷售額都保持了較快增長,其中前者增長了4.6%,后者則大幅增長了18.6%。在這種情況下,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省域塑強農業發展優勢的重要選擇。目前,浙江、江西、青海、山西、海南等省份都已經與農業農村部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著力推動本省域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有機農業的發展。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已經從“要我發展”進入“我要發展”的階段。

      從發展基礎看,山東農業綠色發展既有優勢,也有短板。一方面,農產品品牌培育走在前列。截至2021年末,全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企業達到2033家,產品4511個,整體發展規模連續多年走在全國前列。省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總數分別達到70個和600個,“齊魯靈秀地 品牌農產品”整體品牌形象顯著增強。另一方面,農業生產清潔化、產業模式生態化“還在路上”。由于農業生產者技術選擇的慣性和路徑依賴,全省農業投入品使用總量仍然較大。2020年,山東化肥施用總量居全國第二位,畝均化肥施用量達到46.6斤,化肥使用強度遠超國際公認施用安全上限。因此,山東必須抓住農業綠色發展集成改革的有利時機,全面提高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更好地在服務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持續爭先進位。

      拓展山東農業的“有為”空間

      山東較早發布了省級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系統謀劃了全省農業生產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推進措施。要在細化方案、狠抓落實的同時,努力破難點、創亮點、爭試點,努力拓寬山東農業綠色發展空間。

      突破種業發展瓶頸。當前,科研院所仍然是山東種業研發的主力軍,種業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種子企業規模較小。2020年,我省種子企業銷售額89.63億元,而德國拜耳一家的銷售額就達到106.7億美元,是全省企業銷售額的8倍還多。作為山東種業的龍頭企業,登海種業年銷售額達8.2億元,僅相當于湖南隆平高科種業的30%。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高校院所、種業企業等優勢創新資源共同參與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現代育種體系,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緊密合作的創新生態,建立共享技術平臺,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種業集群。

      提升鹽堿地綠色開發技術水平。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全國第二個國家級農高區,承載著在鹽堿地綜合治理等方面走在前列的使命。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在東營考察時的講話精神,加快建設黃三角農高區,積極創建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聚焦耐鹽堿功能糧食、中草藥、牧草、肉牛等優勢特色物種,吸引國內外種業強企、名企、龍頭企業進駐,構建全鏈條、全周期種業生態系統,推動鹽堿地種業由大變強。同時,全面提升鹽堿地綠色開發技術水平,開展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探索水肥一體化示范模式,建立濱海鹽堿地“糧經飼”并舉的多元化種植技術體系。

      提高部分農產品供給能力和質量。山東大豆、玉米、馬鈴薯等部分農產品憑借自然稟賦、集群效應、育種研發等因素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發展潛力巨大。但是,由于產業政策、種植習慣、機械化水平等原因,這些產品發展潛力并沒有完全釋放。要發揮嘉華股份等大豆深加工企業帶動作用,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完善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建立線上線下交易平臺,活躍山東大豆交易,打響“山東大豆”品牌。要進一步提高玉米生產技術和烘干能力,培育抗腐爛、抗毒素玉米新品種,為玉米全產業鏈開發提供更加優質的原料。要爭取國家馬鈴薯全產業鏈開發試點,發揮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等企業在育種領域的優勢,建立馬鈴薯全產業鏈開發推進機制,探索馬鈴薯蛋白質、纖維、變性淀粉及功能性食品等深加工技術,提高馬鈴薯深加工能力,引領全國馬鈴薯全產業鏈開發。

      (作者系山東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