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為福建老區蘇區振興插上“翅膀”
近日,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的《福建省“十四五”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老區蘇區脫貧攻堅成果全面鞏固拓展,紅色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民生福祉保障力持續增強,不斷增強老區蘇區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來,福建積極探索紅色旅游發展新路,通過政策助力、產品創新、多元營銷,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面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政策助力守住老區蘇區“根”和“魂”
福建老區蘇區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目前,全省共有69個蘇區老區縣,擁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657處,可移動革命文物142581件套,革命遺址資源豐富。
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法規政策文件,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守住老區蘇區的“根”和“魂”。其中,《福建省促進革命老區發展條例》明確提出,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加強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建設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景區和線路,打造革命老區紅色旅游圈,推進紅色旅游產業發展。近日出臺的《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加大老區蘇區革命遺址遺跡保護修復力度,深入實施革命文物基礎工程和保護、展示、利用、傳播工程,推進革命舊居舊址、革命紀念設施和中央紅色交通線等保護修復,建設紅色文化公園、紀念園、展示園。
據了解,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積極開展革命老區歷史遺址普查調研,摸清革命老區可移動和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底數”。省文物局與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了紅軍學校、紅軍醫院、紅色兵工廠、將軍故居等專題的普查調研。各設區市、縣(市、區)也推出了一系列規定,進一步保護利用革命遺址。
“三明先后出臺福建省首部關于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方面的政府規章《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編制完成福建省第二個區域性革命舊址保護利用規劃《三明市革命舊址保護利用規劃》,從更高層面實現舊址資源的有效整合,為全市科學、系統保護革命舊址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明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余生富介紹說,三明還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命名25個“中央紅軍村”,專設“中央紅軍村”建設啟動資金,推動革命舊址遺跡的保護與開發利用。
“近年來,龍巖市加強科學編制保護規劃,采取革命舊址國保帶省保、縣保的創新做法,編制《龍巖市革命舊址保護利用規劃(2017-2021)》,從而使眾多省保、縣保及以下革命舊址獲得國家、省革命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的支持。”龍巖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郭浠恒說,龍巖還編制了紅色旅游發展規劃,制定了紅色文化遺存的實體性保護法規,使全市紅色文化遺存資源在城鄉建設中具備了更嚴格的法規保護依據。
創新產品激發老區蘇區旅游活力
陽春三月,走進上杭縣古田鎮,古田會議會址莊嚴肅穆。“可以像當年的紅軍一樣,上一節黨課,宣讀一遍入黨誓詞,吃一頓紅軍飯……這種可以親身體驗的參觀游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當年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令人印象深刻。”來自廈門的張先生說。
《規劃》提出,要大力實施長征文化標志性工程,加強古田全國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和省級干部教育培訓黨性教育基地建設。依托長征文化展示帶,串聯周邊旅游景點,優化觀覽線路,培育拓展實景演出、紅軍長征場景復原等紅色旅游項目,打造培訓體驗、紅色教育和旅游體系,提高紅色文化影響力。
古田梅花山旅游區負責人李兆旺表示,近年來,古田旅游區不斷豐富旅游業態,依托深厚的紅色資源打造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基地、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企業拓展訓練基地等,策劃梅花山自然教育學校研學、夏令營、親子類游學體驗項目,開發了當一回紅軍戰士、聽一個紅軍故事、唱一首紅色歌謠等“十個一”特色培訓研學課程,吸引眾多游客到古田瞻仰革命圣地,傳承紅色基因。2021年,古田開展紅色教育研學培訓的學員超過10萬人次,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建創新開發一批游客喜聞樂見的紅色旅游產品,增加了參與性、互動性環節,營造了沉浸式旅游體驗,提高了紅色圣地的旅游吸引力。
走進三明市泰寧縣紅軍街——嶺上街,只見街道兩側的古墻上,一幅幅紅軍標語格外醒目,訴說著當年的紅色記憶。紅軍街是“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為了讓游客更好體驗紅色文化,泰寧推出了革命遺跡展示區、紅色文化展館區和紅色文化休閑區,通過以文述史、以圖說史、以物證史以及VR/AR場景體驗等互動方式,每年吸引20多萬游客前來參觀學習,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泰寧縣博物館館長連小琴介紹說。
近年來,龍巖市統籌全市紅色資源,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積極做好紅色研學文章,全力將龍巖打造成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和有魅力的紅色旅游目的地。“龍巖市將紅色旅游與研學、培訓、體育、康養、文創有機結合,針對中小學生、黨政干部、社會團體等不同人群,推出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復合型紅色旅游產品,設計定制化研學和紅色教育培訓課程,打造‘紅色教育+生活體驗’的定制化、情景式體驗教學,開展了重走長征路、我來當紅軍、紅軍模擬戰等獨具特色的研學之旅,每年有300萬人次到龍巖市參加紅色研學。”龍巖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陳太坤介紹說。
同時,龍巖市加大紅色旅游景區創建力度,形成了以古田會議會址為龍頭,串聯新羅中心城區紅色舊址群、紅色交通線永定舊址群、連城松毛嶺戰斗遺址、紅軍長征第一村長汀中復村等的紅色旅游景區。目前,全市共有A級紅色旅游景區17家,占全省紅色A級景區總量的34%。2021年,龍巖累計接待紅色旅游游客940.19萬人次、實現收入43.34億元,同比增長38.6%、12.3%。
多元營銷塑造老區蘇區旅游品牌
《規劃》提出,要用好紅色資源,積極推介老區蘇區文化資源和文化產品,推動長征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打響紅色文化品牌,提高紅色文化影響力,賡續紅色血脈,守護老區蘇區精神家園。
為了推介福建紅色旅游資源,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紅色革命精神,2021年6月,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與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三明市政府聯合主辦了“永遠跟黨走,重走長征路,開啟新征程”滬閩紅色教育主題活動,發布十大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包括中央蘇區獨特紅色文化氛圍和生活環境的體驗線路、追溯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戰斗線路和感悟民族英雄事跡的紅色文化之旅等;福建及上海兩地文化和旅游部門還簽訂了旅游合作協議,圍繞紅色景區交流合作、紅色旅游資源整合、聯手推出紅色教育培訓線路、聯合舉辦紅色教育主題活動、聯合開展紅色文創產品等加強交流合作。
為了宣傳推介革命老區蘇區紅色旅游目的地,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和省體育局聯合開展了紅色旅游村跑活動,在壽寧縣下黨鄉、順昌縣洋口鎮等地開展了6場紅色旅游村跑。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說:“此活動采取‘紅色教育+鄉村旅游+健身跑步’融合的方式,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培育紅色旅游新業態,進一步激活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該活動入選文化和旅游部國內旅游宣傳推廣典型案例。
郭浠恒介紹,為了塑造“紅色古田·養生龍巖”在游客心中的品牌形象,龍巖市采用“紅色旅游+音樂+視頻”的方式,打造龍巖市紅色旅游宣傳片以及宣傳歌曲;通過加強與廣東省梅州、潮汕,江西省瑞金、井岡山、贛州等省市營銷推廣協作,召開閩粵贛紅色旅游產品推介會、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共建等方式,擴大龍巖在閩粵贛原中央蘇區的紅色旅游知名度。
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羅振青介紹說,為了推動“風展紅旗如畫三明”深入人心,近年來,三明市組織開展了“風展紅旗如畫”紅色三明故事宣講比賽,篩選一批優秀講解員成立“風展紅旗如畫”紅色三明故事宣講小分隊,述說三明老區蘇區革命歷史和一個個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整合永安、明溪、清流、寧化四地文化和旅游資源,成立“三明紅色旅游推廣聯盟”,串聯15個A級景區,195處革命遺址,10個中央紅軍村推廣紅色旅游,讓豐厚的紅色資源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鮮活形象,為老區蘇區全面振興樹立品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