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服務隊”讓春耕勞力“活”起來
新華社長沙3月25日電題:“勞務服務隊”讓春耕勞力“活”起來
新華社記者周勉、孫毅
3月還沒過完,70歲的村民鄒祜清今年在家門口務工的收入就達到了4000元,差不多抵得上去年一整年。
鄒祜清所在的湖南省津市市白衣鎮白衣庵社區,為了盤活全村勞動力、解決種植大戶與農戶在用工和務工之間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去年底成立了“勞務服務隊”。當下正值春耕,服務隊的作用立刻顯現了出來。
“雖然我很想做事,但因為年紀大、又沒啥門路,所以往年找我干活兒的人少。”鄒祜清說,今年以來,自己除了大年初一休息了一天,其余時間每天都有事做、有錢賺。春耕開始前,社區先給她安排了保潔的工作;春耕開始后,鄒祜清輪流在幾個大戶的田間做事,田里像她這樣往年很少有機會做工的村民還有不少。
白衣庵社區農作物種類豐富,不僅有水稻、油菜、大豆等糧油作物,還有藠頭、水蜜柚、油茶、茶葉等經濟作物。活躍在這里的種植大戶常年維持在20個以上,今年又增加了幾個外地大戶。因此春耕時節,保障勞動力的足夠和及時,就成了頭等大事。
白衣庵社區主任劉康波介紹,服務隊成立時,他們對村里的勞動力進行了摸底、分類,共有300多名有勞動能力和意愿的村民成為服務隊隊員。大戶和經營主體需要用工的,先與社區簽訂合同,再由社區統一調派勞動力。大戶和經營主體額外按總工價的10%向社區支付服務費,這筆錢除了用來開辦技能培訓外,還給隊員們購買保險。
“可算解決我的老問題了!”種植大戶湯光榮對“勞務服務隊”贊不絕口。他介紹,自己盡管有一批相對固定的勞動力,但有時出現“不靠譜”的情況:因為工錢是每日一結,所以有人在城里找了新工作就不辭而別,有人因為要忙家里的事也說不來就不來。
“往年,在水稻和藠頭收獲的關鍵時候就出現過這種情況,臨時找人根本找不到,因為耽誤了農時,我去年損失了2萬多元。”湯光榮說,“今年春耕,也有人不打招呼就走了,但服務隊不到半天就派了新工人過來頂替。”
劉康波介紹,“勞務服務隊”成立后,大戶如果對哪位村民的表現不滿意,直接反饋給社區,由社區出面進行調整,并且對當事村民進行重點培訓或談心。
“往年春耕,一些大戶和經營主體用工缺口能達到20人,但今年這種情況一次都沒發生。”劉康波說,“‘勞務服務隊’的目標就是要保證隊員有事做、保證大戶不缺工。”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