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的春天“芯”愿
新華社南昌3月24日電題:一粒種子的春天“芯”愿
新華社記者陳春園
春耕時節,記者走進江西3個“國家級制種大縣”宜黃縣、南城縣、萍鄉市湘東區,發現各地在水稻制種領域不斷擴規模、提質量、補短板,推動制種產業高質量發展,感受到了一粒種子的春天“芯”愿。
在宜黃縣工業園內的江西恵農種業有限公司車間,記者看到工人正在將一袋袋早稻種子分揀包裝,公司負責人胡桂英欣喜地說:“得益于國家對早稻生產的重視,今年公司庫存的早稻種子銷售一空!”
宜黃縣是江西雜交水稻制種大縣,2021年制種面積達4萬畝,種子產量達900萬公斤。近年來,當地制種行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通過推廣機插秧、無人機噴藥等技術,制種機械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戶均制種面積從5畝擴大到15畝。
當地制種經紀人涂建東告訴記者,年輕勞動力和制種人才缺乏是困擾行業發展的難題,制種具有一定技術含量,與農民耕作習慣也分不開。現在當地制種多數由五六十歲的人承擔,需要一批年輕人留在農村傳承。
記者在另一制種大縣南城縣采訪時發現,為緩解青壯年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提高雜交水稻制種經濟效益,當地正著力培育適度規模制種大戶,重點推進種子生產全程機械化。大幅提高年度機插面積500畝以上的大戶購機補貼、2022年機插制種田按每畝40元獎補……目前當地已建立6個全程機械化育秧中心,輻射帶動機械制種插秧面積10萬畝。
位于南城縣的江西大地豐收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嚴長發告訴記者,以前使用立式烘干機容易對種子加工造成磨損,現在制種大戶更愿意購買價格稍高的臥式烘干機。為此,當地及時出臺扶持政策,對農戶購買臥式烘干機進行補貼,激發了農戶積極性。“制種比種水稻風險更大,農業保險需要進一步完善賠付機制,減少農民后顧之憂。”嚴長發說。
在萍鄉市湘東區,經過近50年發展,當地“制種大軍”已有1萬多人,制種面積達15萬畝,其中遠赴海南的南繁制種面積達10萬畝左右,培育了一批科研成果轉化快的創新型制種企業。
近年來,江西金融部門積極為制種大縣提供種子基地建設、種業產業鏈打造等方面的金融服務,截至2022年2月末,中國農業銀行江西省分行稻谷種植、種子批發農戶貸款余額已達30.82億元。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