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鴨”飛臨牟汶河 泰山區域首次記錄到“鳥中活化石”中華秋沙鴨
3月20日,泰山愛鳥協會的小會員李在田在泰山牟汶河段記錄到一對“國寶鴨”——中華秋沙鴨。“國寶鴨”游弋在河面上,盡情享受著綠水青山帶來的舒適和愜意。
據了解,中華秋沙鴨為中國特有種,第三紀冰川期的孑遺物種,已在地球上繁衍了1000多萬年,數量極其稀少,20世紀80年代便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02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瀕危物種,濕地國際(Wetland International)稱其全球種群數量不到 10000 只,被譽為“鳥中活化石”“鳥中大熊貓”。
中華秋沙鴨廣受人們喜愛,被稱為“國寶鴨”,不僅僅因為它們數量稀少、保護級別高,在顏值和習性上更有吸睛之處。中華秋沙鴨的羽冠長又蓬松,仿佛噴上了發膠,閃電般地豎立著,是典型的“掃把頭、刺猬頭、沖天辮”;鮮紅的喙,好像涂了口紅,在初春的冰雪河面,宛如一面面移動的小紅旗。作為鴨科動物,中華秋沙鴨卻一反常態喜歡上樹,筑巢的樹洞一般距地面10米高,剛孵化的鴨寶寶需要從高高的樹洞一躍而下,才能開啟生命之旅。
記者了解到,中華秋沙鴨繁殖于我國東北部、俄羅斯和朝鮮半島,過境我國東部和中部,越冬于我國中部和南部的黃河、長江以及珠江流域等,分布地與我國人口稠密區重疊,主要棲息于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及草地的清澈水面,對生存環境非常挑剔,被譽為“生態試紙”。
泰山景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泰山區域是東部候鳥遷徙區的重要中轉站,此次的“國寶鴨”遷徙飛臨“國山”,不僅是中華秋沙鴨在泰山區域的首次記錄,也說明了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成果日益顯現,生態友好、環境優美、功能完善、文化永續的生命共同體已經初現雛形。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通訊員 申衛星 李在田 孫桂玲】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