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間”人才成為中堅人才
【微議人才】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年輕干部一定要挺起脊梁、沖鋒在前,在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當前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作為新征程上的主力軍,青年人才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然而現實中,有這樣一類青年人才,干事落不到后頭,但也沖不到前頭,乍一看兢兢業業、按部就班,細查細想卻感覺“差點火候”“原地踏步”,久而久之便淪為了“中間”人才。
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噴油。青年人才切勿成為工作被動、自我放逐的“中間”人才,應誓做有活力、有干勁、啃硬骨、敢沖鋒的中堅人才,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面對新形勢、新環境,青年人才難免出現能力不足的危機感和無力感,切不能放之任之,成為自我否定、甘居中游、碌碌無為的羈絆。應正視自身不足,并轉化為提能增效的動力,時刻保持爭先進位的意識。
不僅青年人才需要自我突破,人才工作也需變革求新。筆者在工作中發現,考核結果處于前端或末端的青年人才易受到關注,組織能夠通過評優評先、回爐淬煉等方式對他們分別進行激勵、鞭策。而“中間”人才的考核結果大多為稱職或合格,獎不到也罰不了,易出現“兩頭抓得牢、中間被忽視”的失衡現象。對于“中間”人才,更要用好考核杠桿,進一步考準、深一度考實,依據實績科學建好人才成長檔案,分類應用考核結果。引導有干勁缺能力的,到一線歷練、提能補短;敲打得過且過、懶怠松勁的,激勵其揚鞭奮蹄、比學趕超。
當然,也要注重保護好青年人才干事創業的激情。不少“中間”人才怕陷入“因錯蓋功、干多錯多”泥沼,未付諸具體行動先背上了思想包袱,干工作畏手畏腳。應廣泛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持續關注干事創業“后半篇文章”,堅持有錯必糾、容糾并舉,真正推動青年人才由“怕冒頭”向“敢冒頭”轉變,從“中間”蛻變為“中堅”,干在前列、勇立潮頭。(作者:黃海燕 單位: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委組織部)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