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該市電力總裝機量的72% 新能源產業撬動綠色發展增長極
“我們園區有7200余棟農業大棚,一個棚大約有264塊光伏板,平均一天能發200至300度電,整個園區一年能發5億多度電,相當于每年節約標煤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9.6萬噸。”近日,記者在新泰市翟鎮光伏產業園區主任朱法家陪同下,沿著濱河大道一路直行,只見道路兩旁連片的光伏發電設備,以及種滿了各種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大棚,成為當地一道獨特而壯觀的風景。
這是新泰市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依靠光伏、風力等新能源發電已成為該市調整能源結構、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該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其電力總裝機量的72%,先后榮獲國家首批循環經濟創建示范市、中國新能源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等國字號綠色環保頭銜多達5個。
作為采煤沉陷區,翟鎮通過采取在設施農業大棚安裝光伏板“農光互補”模式,利用棚頂或棚間距建設光伏電站,實施太陽能發電,實現農業種植與光伏電站的有機結合。全鎮在采煤沉陷區先后建起占地2.3萬畝、440兆瓦的光伏產業園,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采煤沉陷區農光互補項目。
除了光伏發電,新泰還積極向風力發電、秸稈發電、垃圾發電等新能源項目進行布局。新泰正大熱電以秸稈為燃料,建設了30兆瓦生物質發電機組,實現了農林秸稈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明瑞化工30萬噸硫酸余熱發電項目,建設12兆瓦發電機組,年可利用鍋爐蒸汽余熱發電6720萬千瓦;新泰光大環保生活垃圾發電廠項目,裝機容量12兆瓦,日處理垃圾600噸,年消耗垃圾量21.9萬噸,發電量8900萬千瓦時。去年,當地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該市用電量的42%,節約標準煤27萬噸。
在做好新能源發電的基礎上,新泰又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為此,當地還在果都鎮專門建立了一個規劃面積6000畝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園區致力于打造以新能源汽車、重卡車輛為主的整車及汽車配件生產基地。目前,已入駐本途、國泰、森宇精工等汽車重點企業5家,在建汽車配套項目3個,正在洽談項目10余個。
山東本途新能源車業有限公司是2020年落戶園區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汽車總裝車間,記者看到,數百輛電動三輪車已組裝完畢,再過幾天,它們將被發往全國各地。由于車輛性能好,本途電動三輪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2021年,該公司銷售電動三輪車2萬臺,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這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公司技術副總孟凡希指著一輛電動車的電機介紹,“用我們的電機,不僅噪音小,續航里程更比同類電動車高出至少20%。”
本途新能源車業的成功落戶,讓園區的產業吸附力進一步增強。睿碩年產12萬件機動車燃油箱項目、山東能源重裝集團·博雷頓新能源高端智能裝備項目等相關配套企業紛紛加入,讓新泰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進一步完善。
在泰安樂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魯中環保智能涂裝中心年產80萬臺(套)配件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加班加點,搶工期、趕進度。今年,該項目將上5條涂裝線,其中2條已安裝完成。待項目全部完成后,一年可為80萬臺(套)汽車零部件和6000臺行車進行涂裝。
“我們最大的優點就是環保。”泰安樂邦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郭敏告訴記者,以前企業搞噴涂,雖有噴漆房,但無環保設施,造成大量的VOCs(各種廢氣總稱)、廢渣排放。為提高廢氣處置效率,該公司專門從日本購置了一套國際先進的環保設備,廢氣處置效率可達99.34%。待項目全部完成后,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5.27萬噸,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39萬噸。
隨著產業鏈的延伸,新泰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越做越大,目前產值已達17億元,2025年爭取達到25億元。“我們將聚焦‘雙碳經濟’,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創建無廢城市,爭創全國碳達峰試點城市、黃河流域綠色低碳發展先行區。”新泰市委書記宋鴻鵬說。
【特約記者 趙潔】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