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平田埂備春耕
新華社長沙3月15日電題:推平田埂備春耕
新華社記者周勉、孫毅
春耕備耕,先把田埂推平。這是記者近日在湖南省產糧大縣常德市桃源縣看到的場景。
在桃源縣陬市鎮小馬山村的一處水田,村支書袁勇讓村里的種糧大戶開來3臺旋耕機,充當“推埂機”在田間作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和泥巴被甩進水里的啪嗒聲,幾條長幾十米、高約0.2米、寬約0.4米的田埂很快便被推平了。
“推平田埂對糧食生產有好處。”袁勇向記者解釋,首先是便于農機操作。原先的田埂把大田分割成了形狀不一的若干塊小田,這讓農機手在里面駕駛農機進行轉彎、倒退等操作時感覺非常逼仄,嚴重影響效率。其次是能增加稻田的耕種面積。袁勇說,一畝水田大概有5%的面積是田埂。小馬山村今年共計劃推平1000畝水田的田埂,就能多出50畝來種水稻。
“對我們來說,這多出來的50畝是不需要土地流轉費的。”一旁的小馬山村種糧大戶彭晉京接過話頭,向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我們這里每畝兩季稻谷至少1800斤的產量算,一年就能多產90000斤糧食。”彭晉京告訴記者,“小田變大田”還能降低人工成本——以前,阡陌交錯的田埂形成的犄角旮旯,因為大型農機無法精細作業,只能以每人每天200元的價格依靠人力翻耕。
不過,這件對糧食生產來說十分有利的事,部分村民剛開始不理解。
有600多戶村民的小馬山村共有水田3718畝,既有丘陵地區的,也有平原地區的。這次計劃推平田埂的1000畝,都在平原地區,之前已流轉給當地幾名種糧大戶,但承包權分別屬于200多戶村民。田埂對他們來說,就是哪塊田屬于哪一戶的四至憑據。所以一開始聽說村里要干這件事時,200多戶村民“炸開了鍋”。
“以后要是分不清哪塊田是哪家的怎么辦?”“恢復的時候我家的面積少了怎么辦?”……為了讓村民們支持糧食生產,村里召集大伙兒開了好幾次“屋場會”,還特意設置了一名“春耕專干”,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講政策。
要讓村民真正放心,還得要有實實在在的好辦法。袁勇告訴記者,村里先是進行了一次精準測量,把標注了各家各戶四至的土地確權底圖向全村公示,并規定每次推平田埂之前,村干部、村民小組組長、村民和流轉這塊土地的種糧大戶必須同時在場。根據底圖,在田間實地打上木樁作為記號,幾方都沒有爭議后再簽字確認。
“糧食最終還是要依靠村民種進村里、種到地里。”袁勇說,以前,小馬山村雙季稻面積最低時只有300多畝,而今年全村計劃種植2900畝。推平田埂的計劃得以順利實施,說明村民們打心底都希望把糧食生產搞上去。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