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修改92處 與青年息息相關
“完善嬰幼兒照料服務和教育體系,大力鼓勵和支持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參與興辦托育服務機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兆安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的這項建議被采納,并寫進202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的最終版。這讓全國的多孩媽媽看到了希望。在3月11日上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上,政府工作報告獲得高票通過。與會議期間審議的草案相比,表決稿修改了92處。其中,多處修改內容事關青年的生育、教育、就業、養老等方面。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向東介紹,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對從各個渠道匯集的代表委員意見建議進行系統梳理匯總,逐條認真研究,本著能采納盡量采納的原則,對報告共補充修改92處,主要集中在穩經濟、促創新、惠民生3個方面。
面對人口新形勢 為減輕家庭“三育”負擔出實招
有時間生娃、沒時間帶娃,育兒開銷大,是不少年輕家長的煩心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圍繞2022年如何激發年輕人生育意愿問題,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比如,建議發展普惠托育,完善嬰幼兒照料服務和教育體系,推動廉租宿舍建設和嬰童免費醫療,讓年輕人“生得起”。
向東說,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現有人口14.12億,“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但面臨人口總量增速放緩、出生人口持續下降、老年人口比重繼續上升等新形勢”。
向東介紹,政府工作報告在充分吸收意見的基礎上,作了相應修改,進一步強調要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在“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前增加了“多渠道”3個字,就是要動員各方面資源擴大托育服務供給,包括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托育服務機構、支持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托育服務、加強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等。
“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青年就有可期的未來。”向東說,政府工作報告充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內容,補充“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等內容,“就是要讓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更有保障,注重對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照護服務,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強調職業教育要“增強適應性”
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長期以來,職業教育伴隨著“無奈的選擇”“低人一等”等偏見存在,面臨吸引力不足等問題。全國兩會期間,如何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提升其形象,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發展職業教育,既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有效舉措。”國務院研究室綜合一司司長劉日紅介紹說,政府工作報告增加了“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兩句話;修改后進一步增加了職業教育相關內容,強調了“增強適應性”的導向。
劉日紅介紹,今年,代表委員圍繞教育工作提出的不少意見建議,涉及各級各類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政府工作報告還增加“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的內容。
“促進社會公平,很重要的是保障教育公平。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其中的應有之義。”他解釋說,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研究了這個問題,要求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公辦學校為主,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同時為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提供更多機會。
“重視教育、尊重教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劉日紅介紹說,政府工作報告增加教師相關內容,修改增加了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的內容,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出要求。
此外,他介紹,政府工作報告還修改補充了“專門教育”“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發展在線教育”“完善終身學習體系”等內容。
“就業歧視”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代表提出“不要一刀切延長生育假”,否則會加劇女性就業歧視;也有代表建議“取消報考公務員的35歲年齡限制”。這些建議都引起了社會公眾的熱議。
劉日紅對此表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個人而言,有就業就有收入,就有更多機會實現人生理想。對國家而言,充分和高質量的就業能夠創造社會財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好全國8.8億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對國家和個人都至關重要。”
他介紹,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這是“就業歧視”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同時,修改后的報告除了提到年齡、性別歧視外,還增加了學歷歧視。
劉日紅解釋說,公平就業是勞動者的法定權利。2007年頒布的就業促進法第三章規定,各級人民政府要創造公平就業的環境,消除就業歧視;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在實踐中,各級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著力消除性別、戶籍、身份等不合理限制或就業歧視,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偟目矗瑒趧恿κ袌龅陌菪栽絹碓綇?。”
對于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劉日紅介紹,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等就業歧視”,并根據代表委員的意見,增加了“學歷歧視”和“公平就業環境”等內容,反映了國家對公平就業的重視。
劉日紅說,下一步,有關部門要不斷完善勞動者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就業機制,堅決防止和糾正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視行為,大力營造公平就業環境,讓廣大勞動者有更多更公平的就業機會,促進就業量的持續擴大和質的不斷提升。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