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檢測能否替代核酸檢測?主要適合哪類人群?濟南疾控專家權威解讀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決定在核酸檢測基礎上,增加抗原檢測作為補充,制定印發《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推進“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的監測模式。
那么,什么是抗原檢測?能代替核酸檢測嗎? 3月13日,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管理辦公室主任楊國樑為市民解讀這一新冠病毒檢測新策略。
抗原檢測現階段不能替代核酸檢測
據楊國樑介紹,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都屬于檢測新冠病毒的方法,其中一個是檢測新冠病毒的核酸片段,另一個是檢測病毒顆粒的碎片,即抗原抗體。
抗原檢測是在試紙條上標記特定新冠抗體,可與新冠病毒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通過化學反應會在試紙上呈現特殊條帶,這樣便可以完成新冠病毒抗原的檢測,抗原檢測速度更快,操作也更便捷,大約15-20分鐘即可得到初步的結果,但準確度相對較低。
而核酸檢測更為復雜,需要通過擴增來完成,一般需要3-4個小時,但敏感性會更高。
“抗原檢測如果檢測出陽性一般可以確認感染,但是檢測出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沒有感染新冠病毒。”楊國樑說,抗原就像是病毒外面穿的“衣服”,核酸就是病毒里面的基因,抗原的檢測是從抗體出發去測“衣服”,綜合特異性之后,就可以讓病毒顯示出來;而核酸檢測更為復雜,需要通過擴增來完成,因為有了擴增的環節,核酸檢測的敏感性會更高。
疫情發生后,多國在公認核酸檢測為新冠病毒檢測“金標準”的同時,也推廣了抗原檢測。楊國樑明確表示,核酸檢測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確診依據,抗原檢測作為補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篩查,有利于提高“早發現”能力,但不作為新冠病毒感染的確診依據。
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管理辦公室主任楊國樑
抗原檢測主要適用于三種人群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抗原檢測主要適用于三種人群: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伴有呼吸道、發熱等癥狀且出現癥狀5天以內的人員;隔離觀察人員,包括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密接和次密接人員以及入境隔離觀察、封控區和管控區內的人員;有抗原自我檢測需求的社區居民。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接診有呼吸道、發熱等癥狀且出現癥狀5天以內的人員時,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應當首選進行核酸檢測;不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進行抗原檢測。”楊國樑說,為保障質量安全、避免醫患之間交叉感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抗原檢測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樣本采集、檢測人員均應當經過生物安全培訓和技術操作培訓,并考核合格;具備生物安全柜等適宜的儀器設備,檢測過程中做好醫務人員防護;檢測操作宜在相對獨立且通風良好的空間內進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具備實驗室條件的,鼓勵在實驗室內進行檢測操作;建立抗原檢測陽性人員的報告、轉運制度與工作流程。
針對抗原檢測陽性人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立即向轄區疾控部門報告,由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人員轉運工作指南,將抗原陽性人員轉運至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進行核酸檢測。
針對抗原檢測陰性人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予以對癥治療、囑其居家觀察,自就診當日起連續5天每天進行一次抗原檢測,避免社交活動,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抗原結果一直陰性、直至癥狀消失的,可不采取其他干預措施。抗原結果一旦陽性,陽性人員需立即向所在社區(村鎮)報告,由社區(村鎮)聯系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人員轉運工作指南,將其轉運至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進行核酸檢測;陽性人員使用后的采樣拭子、采樣管、檢測卡等裝入密封袋一并轉運至醫療機構作為醫療廢物處置。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濟南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