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泰山區校地“聯姻”成為區域發展新引擎
開欄的話
駐泰高校是我市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各駐泰高校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助力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即日起,本網開設“校地融合譜新篇 登高望遠向未來”專欄,對我市校地融合發展進行持續深入、系統全面的宣傳報道,營造高校人才留泰愛泰、校地融合共享發展的濃厚氛圍。
“泰山原漿啤酒為什么喝起來跟其他啤酒不一樣?其實我們在原材料的使用上就有自己的‘法寶’。”近年來,山東泰山啤酒有限公司異軍突起,副總經理蘇平口中的“法寶”便是山東農業大學根據原漿啤酒的需求專門培育的小麥品種——“山農優麥2號”,憑借著高達16%的蛋白質含量,“山農優麥2號”提升了泰山原漿啤酒的口感。這是泰山區推動校地融合、實現雙方共贏的一個生動案例。
教授上門服務 企業打造發展新優勢
打造差異化啤酒品牌,關鍵在研發技術。泰山啤酒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駐泰高校優質資源,與山東農業大學建立了長期技術戰略聯盟,邀請學校專家教授團隊共同進行技術攻關和課題研究。“去年我們與農大共同攻克了上面酵母回收使用課題以及原漿酒離心效率與濁度控制課題,在保證口感、香氣、外觀的基礎上提升了生產效率。校地融合為我們開創中國啤酒行業的技術革命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蘇平說。
與蘇平有著相同體會的,還有泰安綠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理萬改紅。“作為一家主要生產蝴蝶蘭小苗、中苗、大苗及成品花的公司,我們和山東農業大學密切合作,在研發新品種方面及栽培管理及水肥一體化等方面均得到了農大專家教授團隊的指導,
這讓公司在新品種研發及生產管理等方面均得到了高質量的進步。”萬改紅說,在農大教授的指導下,公司在2019年培育出了新品種—“綠航金太陽”,已被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收錄,這將成為公司發展的優勢。
合作不斷深化,校企雙方實現“共贏”
如今,在泰山區的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生產一線,處處活躍著駐泰高校專家教授團隊的身影。校地齊心,其利斷金。近年來,泰山區充分發揮駐泰高校科技人員優勢,對接企業發展和高校科研的需求,建立了形式多樣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深入推動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添磚加瓦”、打造“新引擎”。
“自從與山東科技大學合作以來,集團近三年來在特高壓領域技術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成績,尤其是2021年合作研發的特高壓斷路器產品,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實現進口替代。新產品實現了年產值2億元,集團在2021年總體實現了4.6億元產值。”電科(山東)液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大偉說。泰和電力集團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輸變電行業優秀產品供應企業,是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集團與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就近“聯姻”,不僅引進了大量創新型人才,還在科研方面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校企聯合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反哺高校、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應盡的責任。2022年,我們將與高校拓寬合作領域,通過雙方良性互動,為企業發展、學生就業提供更多機會。”王大偉表示。
地方“搭橋牽線”,科研成果就地轉化
本地高校是一座“金礦”,企業如果想要從中淘到金,還需要優質平臺助力——農高區應運而生。據了解,為了充分發揮“孵化器”作用,農高區不僅為駐泰高校專家教授團隊提供公共實驗室,增加孵化器對專家團隊、創新創業人才的吸引力,還出臺了針對高校科研團隊入駐農高區的優惠政策,著力培育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加速培植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截至2021年,農高區共集聚線上線下服務平臺4個,累計簽約入駐的創業團隊10個,創業企業數量13個,每年入駐企業的銷售收入近2000萬元,運營情況良好。由山東農業大學動科學院教授劉思當牽頭成立的華云(山東)檢驗檢疫服務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在華云(山東)檢驗檢疫服務有限公司,近10名專業檢測人員和來自山東農業大學的實習生正在對一份份來自動物身上的病理樣本進行檢測及疫病診斷,這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家能夠獨立開展動物疫病診斷及監測的企業。實驗室主任孟凡亮是山東農業大學的研究生,2020年研究生畢業之后,他便與導師劉思當教授合伙,創立了這家公司。“首先,雖然我是外地人,但我對泰安的感情特別深厚;其次,我們的創業想法在農高區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工作人員為我們提供了全面的營商服務。因此,我覺得留在泰安大有可為。”孟凡亮說,公司將開展畜禽疫病防控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建立疫病信息數據庫,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與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畜牧相關企業開展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
城市因大學而興,大學因城市而盛。目前,泰山區的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去年以來,先后有14家企業與駐泰高校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15名學科帶頭專家與相關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10家企業合作申報了省市重大專項,5家企業入選了科技型企業提升工程。泰山區科技局局長曹磊表示,下一步,泰山區將根據企業的特點和需求,緊密對接駐泰高校科研院所,完善全周期、全要素的產學研合作模式,真正讓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為生產力,大力引進各類人才,推動校地深度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 楊麗寧 隋翔】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