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聚焦海上安全突出問題攻堅突破
1635萬人次旅客,15億噸貨物,這是過去一年發生在山東15.95萬平方公里海域上的兩個海上運輸數據。全力打造海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的同時,山東著力破解水上運輸和漁業船舶安全基礎總體薄弱的問題:記者從3月9日召開的全省海上安全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山東將加強“四類重點船舶”安全監管,聚焦海上安全突出問題實施攻堅突破,全力遏制海上事故多發態勢。
“四類重點船舶”包括客船、危險品船、砂石船和易流態化固體散裝貨物運輸船。據介紹,這四類重點船舶安全風險高,特別是海上客運船舶,一直是海上交通安全的最大風險源,極易發生群死群傷事故。其中,客船要配齊配全消防救生設施,加強對登船人員、車輛、貨物的安全檢查,做到“不安全、不登船、不開航”。6月底前,貨船要完成易流態貨物防傾覆技術研究,確保進一步強化易流態貨物防傾覆技防措施。危險品船和砂石船要從嚴加強安全監管,持續開展船載危險貨物安全綜合治理,強化內河船涉海運輸治理,嚴厲打擊非法海砂采運、江船入海運砂等涉砂運輸違法行為,嚴防各類事故發生。
商漁船航行作業受海上大風、海浪等影響大,但發生事故往往伴有“人禍”的原因。結合開展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評估,山東將聚焦港口安全管理不到位、船舶安全監管責任不落實、船舶掛靠等制約海上安全的“老大難”問題,強化集中攻堅,抓好鞏固提升。山東將以縣(市、區)政府為主體健全船舶包保責任制,建立“一船一冊”臺賬,逐一明確各類船舶的行業主管部門、安全監管部門。漁業船舶嚴格實行市、縣、鄉三級包保責任制管理,每艘商船、客(滾)船要落實一名包保責任人,重點加強惡劣天氣下的聯系、調度。同時統籌加強航運企業駐點監督,實施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常態化船舶掛靠整治機制。
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海事等部門將進一步健全海上聯合執法機制,充分利用北斗、VTS、AIS等有效手段,加大對航經山東管轄沿海水域船舶的動態監控力度,嚴格執行船舶進出港報告制度,嚴把船舶現場監督檢查關,加大船舶關鍵性設備和救生設備檢查力度,嚴厲打擊船舶未按規定進行進出港報告、船舶配員不足或超員、無證駕駛、違章作業、冒險開航等違法行為。節假日、重大活動、惡劣天氣等重點時段將加強安全檢查,每月開展不少于一次聯合巡航執法。同時,山東將以開展商漁共治專項行動為抓手,督促各類船舶嚴格遵守國際海上避碰規則,正確使用雷達、AIS等防碰避碰設備,加強航行、作業和錨泊的值班瞭望,堅決遏制商漁船碰撞事故發生。
作為防范事故的最后一道屏障,沿海各市將分別組建海上搜尋救助隊伍,實現與海事部門一體化協調聯動,同時加強通用航空、漁船、過路船等社會力量調用,確保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及時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快速應對、精準處置。
對海上發生的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山東將從安全生產、干部作風、廉政建設、涉黑涉惡等方面調查取證,全面倒查生產安全情況、工作落實情況、監督檢查情況等方面存在的違紀違規違法問題,根據事故等級對有關黨委政府和部門人員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據介紹,山東省政府安委會辦公室將借鑒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做法建立健全海上安全問題督辦工作機制,對落實海上安全措施不力的市下發警示建議函,及時指出問題、提出要求,督促屬地強化措施、落實整改。(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付玉婷 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