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 創新機制才能抓好落實
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歸根結底靠實干、靠落實。落實方法對不對頭、機制有沒有效,直接決定各項工作能否取得突破,決定創新藍圖能否變為現實。
推動當前工作,貴在落實,也難在落實。難在何處?難就難在缺少先例可循,沒有現成經驗可搬。抓科技研發,要敢闖“無人區”;建設“無證明之省”,要打破數字壁壘;再看人才引育創新、營商環境創新、數字變革創新,等等,省委部署的很多工作都是開創性工作,只能通過創新落實的方式方法來推進。如果缺乏創新意識,還是沿用老思維、老眼光看問題,用老習慣、老辦法抓落實,工作往往推進不力甚至停滯不前。只有主動突破常規,創新機制方法,使之適應客觀實際和工作實踐變化,才能掌握主動,落實責任,取得成效。
落實方法的創新,集中體現為體制機制的創新。同樣的政策、條件,為什么有的地方落實效果好,有的地方卻收效甚微,主要在于體制機制出了問題,壓力沒有傳導下去,動力沒有激發出來。省委從推進“四進”機制、督查機制、考核機制入手,以機制創新促落實成效,就是聚焦落實難點、痛點和堵點作出的靶向創新。“四進”機制完善了,干部一竿子插到底,才能把基層情況搞真實、摸透徹;督查機制到位了,真督實查、問責問效,才能推動各項工作一貫到底、落實落地;考核機制跟上了,嚴管厚愛,賞罰分明,才能真正把干勁激發出來,斗志鼓舞起來,潛力挖掘出來,塑造上下齊心抓落實的濃厚氛圍。
好的工作機制與方法,都是在實干中摔打成形的。面對上下信息不對稱、政策不接地氣等問題,如何把機制理順、把情況摸準?面對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事項,如何牽頭協調、統籌辦理?把這一系列問號拉直,必須在實踐中探路子、找方法,在實踐中不斷試錯、不斷調整,如此才能找到一條行之有效、切合實際的落實之道。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埋頭苦干,善謀善為,善作善成,政策落實就會更加有力,創新之路就會越走越寬。
□ 大眾日報評論員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