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高揚風帆勁——迎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系列綜述之黨的建設篇
一面黨旗,歷經風雨,愈加鮮艷;一支隊伍,久經磨煉,斗志彌堅。旗幟就是方向,隊伍就是力量。按下五年以來全市黨建工作“回放鍵”,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取得的喜人成果背后匯聚著黨建工作迸發出的磅礴力量。
思想引領 筑牢信仰基石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抓住了思想政治建設,就抓住了黨的建設的魂和根。
五年來,我市把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抓好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工作,推動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我市持續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著力提升黨員領導干部黨性修養,先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舉辦專題讀書班。去年以來,深入開展“我來講黨課”和“發現榜樣”活動,組織全市1.2萬個黨組織、30余萬名黨員開展“學光輝黨史·挑時代重擔”主題黨日活動。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培訓工程,著力辦好縣級班、科級班、中青班等主體班次,第一時間對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和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開展專題培訓,充分發揮基層黨校主陣地作用,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支部、到黨員、入頭腦。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全市部署開展“埋頭苦干、爭創一流,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主題實踐活動,連續三年比選表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開辟3條體驗教學路線,攝制完成政論片《泰山“挑山工”》并在山東電視臺播出,我市激勵黨員干部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的做法在中央辦公廳《秘書工作》刊發,并作為全省地方改革案例報中央改革辦。高標準建設泰安主題黨日活動中心,不斷加大“主題黨日+”模式推廣覆蓋力度,指導廣大黨員和基層黨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百場萬名新發展黨員入黨宣誓,為3.8萬余名黨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2017年以來,我市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各1個,84個集體或個人被表彰為省級“兩優一先”。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新。市委突出政治引領,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學習百年黨史,汲取奮進力量。去年以來,我市堅持立足實際、守正創新,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把做實規定動作和創新自選動作有機結合起來,開發制作“百部精品黨課”,為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群眾提供鮮活教材,不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突出“頭雁”作用,堅持帶頭學、率先學,先后開展集體學習研討15次。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分兩批公布為民要辦實事清單,市級層面394項“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全部完成。用好泰安豐富紅色資源,策劃打造7條“紅色體悟參考路線”和25個現場教學體悟點,編制《紅色黨性教育資源布局圖》。
嚴管厚愛 鍛造過硬隊伍
為政之要,在于用人。
近年來,我市落實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健全黨管干部、選賢任能制度,從嚴從實抓好干部選拔任用、管理監督和考核激勵,著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突出嚴管厚愛,激勵擔當作為,我市堅持以嚴的要求、嚴的標準加強政治監督,強化履職監督,抓好日常監督,深化選人用人監督,開展選人用人工作專項檢查、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專項整治和檔案遺留問題專項清理及“回頭看”。充分發揮考核在激勵干部中的導向作用,改進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體系,加強分類考核,完善下對上“好差評”評價體系,開展“泰安工作創新獎”評選,引導各縣(市、區)、各單位改革創新、爭先進位。同時,完善容錯糾錯、澄清保護機制,堅持“三個區分開來”,規范被問責和受處分干部使用,激勵各級部門和廣大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
研究制定加強干部政治素質考察《實施意見》和領導干部“五力”考察評價評估《辦法》,注重在急難險重任務和基層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大力選拔使用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切實把有斗爭精神、能攻堅克難、善于以“有解思維”破解難題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實施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工程,開辦“泰山大講堂”,聚焦科技創新、城市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等設置專題培訓班次,不斷提高干部隊伍專業化水平。2017年以來,全市各級培訓科級以上干部8.7萬余人次。發揮網絡教育優勢,用好“燈塔——山東干部網絡學院”,搭建“泰山云學堂”,邀請高層次專家學者在線授課,提升干部培訓實效性。
同時,我市制定《關于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實施意見》,加大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力度。開展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調研統計,對年輕干部配備情況進行綜合研判,制定年輕干部配備預警表,逐人進行“畫像式”評價,分層分類掌握一批優秀年輕干部。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年輕干部的生動課堂,健全激勵干部“到基層去”機制,推進“萬名干部下基層”,實施“一線墩苗”計劃。去年,全市各級新選派178名年輕干部到鎮村基層、黨史學習教育、文明城市創建等重點工作一線實踐鍛煉,79名市、縣機關年輕干部到鄉鎮任職鍛煉。
強基固本 發揮堡壘作用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組織和干部人才隊伍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統籌農村、城市兩大領域,深入推進過硬支部建設,在抓重大任務落實中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戰斗堡壘作用更加彰顯。
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突出發揮鄉鎮黨委“龍頭”作用抓鄉促村,積極推動農村區域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整鄉推進、整縣提升。抓住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這個“牛鼻子”,我市高質量開展完成新一輪村(社區)“兩委”換屆,所有村、社區均配備35歲以下年輕干部,“兩委”成員年齡、學歷結構得到全面優化。換屆后,跟進開展“百日攻堅開新篇”專項行動,采取市場化方式與魯商集團合作成立泰安鄉村振興學院,舉辦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組織新一屆村級班子開展問需走訪、亮相承諾、領辦實事等“六個一”活動,推動新班子盡快熟悉新崗位、展現新作為。大力實施“五鄉”行動和村黨組織書記“育苗升級”工程,打開各類優秀人才向鄉村振興一線暢快流動的生動局面,為村級班子建設儲備“源頭活水”。緊緊扭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這個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深入實施村集體經濟“消薄攻堅”“跨五躍十”“百企聯百村”等專項行動,用兩年時間全面完成村集體經濟“三資”清理,目前全市年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基本消除。
全面推進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市建設,開展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攻堅,先后召開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提升攻堅現場觀摩推進會,系統部署、專班推進、持續攻堅。大力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按照“市區聯辦、資源統籌、市場運作、多元參與”模式,在泰山區建設城市黨建學院,著力打造立足泰安、服務全省、面向全國的黨建引領研究學院、紅色工匠實訓學院、城市治理創新學院、開放共享交流學院。
堅持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在全省率先破題推進過硬黨支部建設,實施黨支部層級跨越行動,推動支部建設從規范化做起,逐級向過硬支部、先鋒支部邁進。扎實開展黨支部評星定級管理,抓好黨員分類管理試點、黨代表工作室試點工作,指導寧陽縣建成4100平方米的黨支部工作指導中心。著眼壓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建立鎮街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問題督辦和約談制度,把黨委(黨組)書記和領導干部抓基層黨建工作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和干部考察,推動壓力傳導一貫到底。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我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堅持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調整優化網格設置,全面推行社區黨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組織架構,全市205個城市社區全部成立社區黨委,網格黨組織覆蓋率達到100%。深入推進“紅色物業·宜居泰安”暖心工程,大力推動社區領辦紅色物業,開展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提升和安全隱患集中整治行動,全市成立社區領辦物業公司107家,把主城區501個老舊小區全部納入服務范圍。
優化環境 打造聚才“磁場”
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是興市之基、發展之要、創新之源。
多年來,我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圍繞服務全市重大戰略、重大任務、重大項目,扎實做好人才引育、平臺創建、人才服務、環境優化等工作,打響“登高望遠·選擇泰安”品牌,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智力支撐。
——發揮政策引領帶動作用,人才引育取得新突破。聚焦產業導向、發展導向,我市制定出臺關于做好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助推新泰安建設的《十條措施》和47個實施細則,截至目前,已兌現各類人才獎勵補助資金3億元,其中市本級2億元。連續舉辦三屆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已落地高端人才項目51個,為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新動能。著眼解決企業用工難、用工貴問題,我市深化實施“泰汶專才”計劃,構建培養、使用、評價、激勵閉環式“全鏈條”技能人才培養使用體系,推動建設國家、省級和市級實用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7處,創建“齊魯技能大師特色工作站”8家、“泰安市技師工作站”61家,新認定技能人才自主評價企業113家、新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人才1.8萬人,均居全省第一位。
——強化人才平臺載體建設,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承載力。圍繞全力支持“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制定支持“國創中心”人才團隊建設的8條措施,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為“國創中心”引進的3支院士團隊,給予3000萬元資金扶持,支持“國創中心”引進行業領軍人才及技術專家12人、知名高校優秀青年科技人才110人。著眼構建人才創新創業城市綜合體,聚力打造“泰山智慧谷”,12萬平方米的物理空間建成并投入使用,4.4萬平方米的現代服務產業園、院士創業基地主體竣工驗收,引進高層次人才49人,創建高端平臺28家,舉辦高端論壇3期,落地人才創新創業項目87個,成功獲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為全國兩家之一;入選首批“山東省省級創業創新示范綜合體”、首批“山東省省級品牌科技孵化器”、“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省級以上平臺載體424家,其中國家級46家。
——打造全鏈條全周期服務體系,人才生態展現新氣象。人才發展,服務為先。我市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強化人才服務保障,完善人才政策明白紙和電子清單,方便企業用足用好人才政策;建立精準聯系服務企業機制,向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逐企業派駐“人才服務聯絡員”;推行“政策找人”“無形認證”機制,優化人才政策落實體驗。暢通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去年發放“泰山人才金卡”311個、《泰安市高層次人才證書》2170余張,并落實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交通旅游等服務。強化人才金融扶持,全市“人才貸”貸款余額1.8億元。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營造人才在泰安安心生活、舒心創業的宜居宜業環境。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啟新程。站在新的起點,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真抓實干,埋頭苦干,以更加嚴實的作風著墨落筆,奮力開創新時代黨建工作新局面。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畢鳳玲 攝影記者 陳陽】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