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國之大者” 聚焦服務實體 筑牢幸福屏障 扛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金融擔當”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事關社會民生各項事業健康平穩發展。2021年,面對疫情持續沖擊和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強力牽頭推進,敢啃“硬骨頭”,全市金融工作者牢記“國之大者”,以泰山“挑山工”的堅實臂膀扛起時代重任,以勇于擔當的底線思維筑牢幸福屏障,以善作善成的創新力量奏響奮進樂章,推動全市新增貸款快速增長,企業上市實現大突破,金融服務不斷提質增效,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資金血液,有力保障了全市經濟持續穩定運行。
牢記“國之大者”,以泰山“挑山工”的堅實臂膀扛起時代重任
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國之大者”,就是善于從政治上、大局上看待金融工作,就是時刻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緊盯全市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和民生事業,發揮出金融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的支撐性作用。
“全市高質量發展一刻也離不開資金資本的保障,必須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斷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血液、增添新活力,不斷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確保金融秩序安全和社會穩定。”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金融工作者以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的拼勁,堅持一線工作法,勇于擔當、苦干實干,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推動金融工作始終保持良好運行態勢。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新增貸存比128.6%,比全省高17.2個百分點,達到了全省先進水平;駐泰銀行的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超440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隨著信貸支持力度的增大,全市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重點技改項目、綠卡項目、“雙50強”企業、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鄉村振興戰略、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得到了有力的資金支撐。總體來看,2021年全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實現了大突破。全市融資“綠色通道”“信貸名單制”“主辦行制度”等政策密集出臺、精準支持,政銀企合作引金融活水精準滴灌,“金融服務直通車”全力推進金融政策直達企業,促進企業發展質效穩健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市銀企合作簽約408.6億元,資金到位率超過100%,為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奠定了資金支撐。金融系統結對輔導企業達到2560家,增長100%,居全省第一位;為616家企業解決融資需求66.83億元;省反饋的企業評價滿意率達到100%。
值得濃彩重筆的還有融資擔保和無還本續貸,作用更加突出,有效破解了企業抵質押物嚴重不足的大難題。截至去年底,全市融資擔保機構擔保余額180.5億元,規模居全省第二位,被擔保企業和商戶近6200家;為企業無還本續貸700多筆、達到62.9億元。
不僅如此,我市還搶抓國家農發行政策性貸款支持機遇,圍繞水利建設、黃河生態流域保護等九大鄉村振興建設重點領域,逐項、分批累計拉出項目清單86個,為農發行精準投放貸款提供了優質項目基礎,現場對接解決十大難題,省農發行已審批貸款100多億元,比上年翻了近3番。同時,還建立起了貸款保證保險、“農業保險+信貸”等,逐漸形成示范效應。
牢記“國之大者”,以勇于擔當的底線思維筑牢幸福屏障
金融具有外部性、涉眾性特征,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國之大者”,便是從政治上謀劃監管,從全局中考量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圍繞如何做實這項工作,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大力構建全域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全方位深化實施“金融風險化解攻堅行動”,實行風險化解“清單制”,明確路線圖,對突發不良和存量不良,全力爭取核銷規模,應核盡核、能核盡核。與此同時,我市還建立起風險企業臺賬,明確化解目標、化解企業、化解部門、化解責任人、化解措施、化解時限等,全力化解存量風險,遏制增量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重大風險的底線,取得了不良貸款同比實現下降的階段性成果。
“在當前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保持金融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做好紓困工作十分關鍵。”萊商銀行泰安分行負責人趙鵬告訴記者,為深入落實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萊商銀行泰安分行對貸款到期后仍有融資需求,又臨時存在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實行“一對一”對接,確保企業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應知盡知,同時,“一戶一策”量身定制延期服務方案,簡化流程、優化方式、降低成本,不抽貸、斷貸、壓貸,保證企業融資的連續性,確保企業平穩健康運行。2021年,萊商銀行泰安分行共辦理貸款延期203筆,延期本金18.2億元。
在積極破解融資難題、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同時,全市的“增信貸降不良打逃債樹誠信”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通過重拳出擊,依法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惡意擔保、虛假擔保、金融詐騙等嚴重違法行為,形成了強有力的震懾,同時,我市還通過防范非法集資攻堅戰的深入開展,進行專項排查整治,定向精準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確保金融秩序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全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不斷優化。
牢記“國之大者”,以善作善成的創新力量奏響奮進樂章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需要暢通金融“活水”與激發創新活力協同配合。當前,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提升了經濟的韌性和活力,也為金融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數據基礎、科技支撐和場景需求。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國之大者”,便是要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信息技術賦能金融工作,推動發展。
圍繞金融改革創新提升工作,通過大數據賦能,全力打通小微企業和工商業戶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創新打造了“泰融易”泰山智慧產融信息服務平臺,與市稅務局聯手,建立稅收信用評價體系,實現了銀企“零距離”、數據“多跑路”,讓企業直接了解金融機構的政策和產品,讓銀行直接了解企業的融資需求和項目建設情況,達到了銀企不見面的秒通、秒審、秒批、秒貸、秒放效果。試運行50天不到,已有4.2萬余家企業入駐平臺,居全省第一位;企業發布融資需求12.53億元,支持企業貸款已達7.9億元。
在打通銀企信息對稱橋梁的同時,我市財稅系統也加快了智慧財稅平臺的建設進程,在集約利用大數據提升稅源管控工作水平、促進財稅增收的同時,牢固樹立起“經營財政”的理念,結合市屬企業集團組建的有利時機,運用市場化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相關資源資產的經營價值,逐漸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
“上市”是企業最具吸引力的長期融資形式,上市公司的質量和數量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自2021年起,我市進一步明確任務目標,全面加快了推動企業上市的進程,通過建立“一對一”專班,全力攻堅IPO,企業上市實現了大突破。“去年,我們實現了境內上市取得重大突破、境外上市加快步伐的良好局面,全市上市梯次培育成效已經明顯顯現出來,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咬定目標,全力推進企業上市培植計劃,掀起‘上市潮’。”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負責同志說。
據了解,在去年我市境內上市的企業中,新巨豐已通過深交所創業板發審會審核,成為我市首家注冊制IPO過會企業,泰鵬環保正在中國證監會排隊待審,寶來利來、索力得焊材正在接受山東證監局輔導,九木氫能科技在“新三板”掛牌。截至目前,在我市培育的89家市級擬上市掛牌后備資源企業中,被列入省上市后備資源庫企業29家,重點培育今后5年內可上市“種子企業”16家,其中,14家已入選全省重點上市后備資源企業。
改革一子落,創新滿盤活。隨著金融改革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全市普惠金融覆蓋率和服務效率明顯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地區協調、綠色低碳成績斐然,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加強。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統將繼續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加大對國民經濟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把金融改革措施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助推泰安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軌道穩步前行。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隆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