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山東要聞 > 正文
  • 科技創新活力如何充分釋放——聚焦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①

      科技創新是全面創新的核心。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就難以贏得競爭新優勢。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列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的“十大創新”之首,提出要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持續開展重點環節攻關,突破創新難題。

      加強科技研發創新,要圍繞哪些重點環節進行攻關?怎樣才能突破創新道路上的一個個難題?

      持續提高研發投入優化科技力量布局

      研發經費投入及其占GDP的比重,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科技投入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山東將提高研發經費投入總量與投入強度,列為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重要任務。

      政府投入對全社會研發經費增長,具有引導和放大效應。2019和2020年,我省每年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都達到了120億元,是2018年的3.75倍。在此基礎上,2021年又同比增長10%,達到了132億元。我省確定,今年再增長10%,達到145.2億元,帶動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

      如何在增加政府投入中帶動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省財政廳廳長劉興云表示,省財政廳一方面將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稅率征收、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及財政后補助等普惠引導政策,帶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強財金政策聯動,健全財政、銀行、擔保、保險等多方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政策聯動長效機制,加大科技財政股權投資實施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加快破解融資瓶頸,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共同投向創新領域。

      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離不開有效載體和平臺。我省提出,要發揮好產業技術研究院、高等技術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創新平臺作用,推動研發創新取得新成效。

      “創新是干未來的事情,沒有現成路可以走,只有不斷實踐探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說,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山東產研院逐步搭建了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已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達到322個,帶動社會總投資超過500億元,今后將一如既往地探索符合山東產業發展實際、符合產業技術創新規律、有利于技術商業成功的創新發展之路。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高水平實驗室是源頭創新的主要平臺和載體,是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相關規劃,到2025年我省爭取建設1個國家實驗室、30個左右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左右山東省實驗室、300個以內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1313”基礎研究平臺布局。

      截至目前,全省建有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1個,省實驗室6個,省重點實驗室260個。“我們將重點抓好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組,并爭取有更多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山東布局。同時,進一步指導有關市圍繞生物制藥、醫用材料與高端器械、功能材料與綠色化工等特色主導產業和優勢科技資源,做好省實驗室工作籌建工作,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盡快完成省實驗室建設布局。”省科技廳廳長唐波說。

      讓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站“C位”唱“主角”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在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濱看來,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最靈活、最高效、最可持續。“企業始終身居市場競爭一線。歌爾深耕聲學、光學、微電子等前沿技術,諸多細分領域能做到世界第一,很大原因是對市場需求的靈敏洞悉。”

      讓企業在科研創新中站穩“C位”、唱好“主角”,必須為企業營造優質的發展環境。近年來,山東大力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行動計劃,持續完善科技型企業扶持政策體系,推動一系列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科技創新氛圍愈發濃厚。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科技型企業隊伍群體的持續壯大:2021年,全省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入庫企業達到2.89萬家,是2019年的2.9倍;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是2019年的1.8倍。

      與先進省份相比,我省企業科研創新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研發產品層次不高、缺少龍頭企業,一些中小型企業面臨項目支持少、創新資源有限等問題依然突出。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推動企業主體培大做強,既是我省‘穩中求進’的重要抓手,更是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的有力途徑。”唐波介紹,今年山東將聚焦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和其他重點發展產業領域,組織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同時持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更大力度支持骨干科技型企業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建設高層次創新平臺、引育高層次人才,促進更多企業成長為科技領軍企業,引領全省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

      破除科技成果轉化“中梗阻”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關鍵環節。然而,科技成果轉化不順不暢,依然是很多高校和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打通“中梗阻”,改革和市場化是兩個關鍵詞。

      近年來,省科技廳以推進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持續優化政策環境、強化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為重點,提升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和轉化效率,推出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目前,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山東省農科院等8家試點單位賦予長期使用權60項、所有權29項。

      “科技成果三權改革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職務科技成果確權、科技人員激勵、正職領導持股、技術轉移機構建設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唐波表示,今年計劃在8家試點單位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在省級層面再選擇一批高校院所開展試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舉措和試點經驗,激發源頭供給,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產學研結合是很多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路徑。去年底,賽輪集團全球首發“液體黃金輪胎”,其采用高性能橡膠新型材料EVEC膠(液體黃金)生產,在油耗方面表現突出,引起業內強烈反響。

      我省提出將開展“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這讓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袁仲雪感到很振奮。他同時兼任青島科技大學教授。“青島科技大學在橡膠產業上下游一共有20多個專業,依托這些專業的研究所,我們形成150多個產品公司,把國家課題變成了項目,把項目變成了產品,再把產品變成產業,形成了橡膠產業完整的、市場化的產學研鏈條。”

      今年,我省將支持2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業成果轉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尤其是初創期科創企業,成果轉化的突出瓶頸是融資難、融資貴。

      如何破解?去年底獲批建設的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正在為破解這些難題蹚路子、作示范。濟南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馮毅舉例說,濟南科技金融大廈探索構建“評-保-貸-投-易”五位一體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日前,山東海逸生態環境保護有限公司入駐大廈后,通過這一服務體系,從齊魯銀行科創支行拿到了總額近70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為企業擴大經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我們將建立完善覆蓋科技創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態鏈,根據企業不同時期特點和需求提供精準金融支持,打造全周期、全要素的扶持政策體系,真正讓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形成競爭力。”馮毅說。

      (大眾日報記者 趙洪杰 劉兵 李子路)

      (□參與采寫 王健 趙國陸)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