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丨治理校外培訓莫“按下葫蘆浮起瓢”
“雙減”政策下學科類培訓大幅壓減,雖然學科類培訓有了“緊箍咒”,但一些非學科類培訓卻趁機享受擴張、漲價“盛宴”“雙減”后首個寒假到來,部分非學科類培訓漲價明顯,讓不少家長苦惱,也引發了公眾關注。(新京報)
“雙減”意在減去學生不合理的負擔和壓力,讓孩子有更多時間提升綜合素養。在這種情形下,非學科類培訓需求有所增長在所難免,但是如果任其漲價,無疑會加重家長經濟負擔并影響學生的選擇,侵蝕“雙減”成果。
需求之下,監管也要及時跟上。隨著體育、美育在學生考核中的占比加重,如何監管非學科類培訓的收費及規范等問題,已經成為新的關注焦點。因此,相關部門應將非學科類培訓納入規范管理,推行常態化的管理方式,關注機構的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和課時收費價格,對惡意漲價的機構理應依法嚴肅處理。
說到底,“雙減”是讓孩子們回歸生活,獲得多元成長,并不只是從學科培訓班轉到興趣培訓班。假期里,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空間主體與社區等社會組織也要積極開展實踐類研學活動,讓孩子們度過一個豐富多彩、富有意義的寒假。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評論員 安靜】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