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要留得住人,更要暖得了心
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1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就地過年,要留得住人,更要暖得了心》的評論。
歲末年終,疫情之下的第三個春節即將到來,能不能回家過年,成為不少人討論和關心的話題。然而,受國內疫情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的影響,目前已有天津、沈陽、遼寧、北京、上海等多地強調“非必要不流動”,鼓勵公眾“就地過年”。
回家過年,是每一個外出游子的樸素心愿。但就今年的現實情況來看,我國仍面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一些地方也有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加之2022年春運的到來,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2.8億人次,人員流動呈現廣泛、復雜的特點,因此,多地今年再度倡導就地過年,是出于對當前形勢的審慎考量和綜合研判。
從情感角度而言,積極配合倡導建議、選擇就地過年的民眾,其實也是在闔家團圓的日子里作出了犧牲。因此,各地各部門出臺各種走心、暖心舉措,推出有溫度的行動,努力彌補就地過年民眾因不能返鄉造成的情感缺失,讓他們留得放心,過得舒心。如民政部要求,因疫情原因無法返鄉、就地過年的生活困難群眾由當地實施臨時救助;合肥給外來務工人員發放現金紅包,積極引導外地員工留肥并提供合適工作崗位;佛山派發了10萬張熱門景點門票、電影票等,豐富春節期間市民文化生活;北京要求各部門做好生活物資供應、公共交通保障、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等服務,做好公眾生活保障……
倡導就地過年,如何既確保嚴防嚴控,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又讓市民在異地過年中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和人情味,對各地出了一道“雙考題”,考驗著一座城市的社會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期待更多城市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創造力,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繡花功夫”,制定詳細方案、多措并舉,讓無法回家的人,就地過個安心年。
還應看到的是,大多數人回家過年的樸素愿望已被疫情打亂了兩次,那些為配合抗疫工作而選擇就地過年的人員,也想像尋常一般踏上歸途、抵達故鄉,過上祥和團圓年。鑒于此,不少地方號召企業合理調整放假和復工時間,引導務工人員錯峰返鄉返崗。春節假期結束之后,相關職能部門也要督促企業以調休、年假等形式,切實保障在外務工人員權益,將“錯峰”落到實處。從政策層面做好就地過年—錯峰返鄉探親的銜接,用良治、善治彰顯抗疫溫度,就地過年的倡議就能真正暖人心,讓人們留得安心、過得舒心。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