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長篇小說《極頂》登頂全國權威期刊
近日,由岱岳區(qū)文化藝術中心創(chuàng)編部主任王宗坤創(chuàng)作的30余萬字的長篇小說《極頂》在《鐘山》雜志全文刊發(fā)。
據(jù)了解,《鐘山》創(chuàng)刊于1978年,是改革開放后創(chuàng)刊最早的幾家大型文學刊物之一。創(chuàng)刊以來,《鐘山》首發(fā)的作品先后獲得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國家圖書獎、小說“百花獎”等近百項文學大獎,在文學界贏得了崇高的盛譽,成為引領漢語文學創(chuàng)作潮流的重要陣地,被譽為中國文學期刊界“四大名刊”之一。
王宗坤的長篇小說《極頂》是一部仰望泰山之作,一部敘事與狀物同在,詩意與靈性兼具,溫暖所有迷茫的生命,參悟人生真諦的認知與思想“爆破”之書。作為一部樹立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良好形象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很好地詮釋了新形勢下共產(chǎn)黨人怎樣為人民服務,樹立怎樣政績觀的新課題。主人公禹奕澤,林校畢業(yè)后陰差陽錯地子繼父業(yè)成了“林二代”,但他當時并沒有真正理解當年“造林人”“營林人”艱苦卓絕、綠化泰山的獻身精神。遇挫之后,面對巨大壓力和夫妻之情的疏離重新回來,面對屹立在東方25億年的這座文化圣山,面對祖父輩幾代人為這座大山所做出的努力,在老炮臺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以泰山之子的樸實情懷融入舒云谷,參透到了“為泰山”向死而生的文化內(nèi)涵與人生真諦,讀懂了泰山人文歷史文化這部底蘊豐厚的大書,體會到了人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類生存之間的血脈聯(lián)系。此后逐漸走向成熟,成為有擔當,有能力、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新一代泰山林業(yè)人。
該小說內(nèi)容精彩,引人入勝。借鷹而生,狼口奪命,泰山寶光等一個個傳奇故事;防火演練,開辟驢友專線,不遺余力地救治患有“癌癥”的松樹,在峭壁上架設環(huán)線天路等一項項驕人的業(yè)績;遷墳,搭救驢友,與闖入者斗智斗勇,與心術不正的上司周旋纏斗等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場面。親情的審視,人性的叩問,臨終的關懷,自我的尋找,靈魂的救贖,官場的探幽,文化的價值……小說依托泰山深厚的自然與文化背景,在回眸歷史中檢視我們新時代的印跡,將歷史與當下做有機結合,以主要人物身上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現(xiàn)實責任,愛恨糾葛來詮釋美好的情感,贊美人性中的善良與真誠,勇敢與堅韌。
作者王宗坤,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第二、第五屆簽約作家,魯迅文學院第十四屆全國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為岱岳區(qū)文學界領軍人物,出版長篇小說《向上向下》《太陽的繩索》《新聞部主任》《調整》等五部,在各類文學期刊發(fā)表中短篇小說八十余部(篇),共計四百余萬字,多部作品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長江文藝·好小說》《中國年度小說》等重要報刊和年度小說選本選載。其中,中篇小說集《如此安靜》被中國文史出版社收入“中國當代作家銳勢力”專輯,中短篇小說集《我是好人》入選魯軍新銳叢書第二輯,中篇小說《普通話》和短篇小說《鰻魚》分獲山東省第二,第四屆泰山文藝獎(文學創(chuàng)作獎)。另有作品入圍第二屆齊魯文學獎,首屆魯彥周文學獎,獲山東省“中國夢”長篇作品征文二等獎,山東省五一文化一等獎,第一、二、三屆東岳文學藝術獎等獎項。
【通訊員 周秋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lián)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wǎng)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