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雜技團的“破”與“立”
“我們去過很多國家,登上過華麗的舞臺;也堅持下鄉演出,連續為鄉親們表演1個多小時?!鼻窠ㄕf。1994年,泰安市雜技團正式成立,出生于雜技世家的邱建擔任團長。自成立至今,泰安市雜技團已經去過近十個國家展演,在繼承豐厚傳統的基礎上,他們大膽引進并創作編排新的高難度節目,佳作迭出,不僅在外“牌子”響亮,也為泰安當地的文化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時代的浪潮中,發展、創新、輝煌、生存,這是雜技團經歷過、經歷著的故事。
走出去:小雜技演紅大世界,名揚海外走遍多個國家
沿著環山路自東向西行駛,在一家名為“御沁香”的魯菜館左拐北上,再向深處尋個兩百多米,寫有“泰安市雜技團”字樣的門牌映入眼簾。這是一個廢棄了的、并不起眼的部隊禮堂,也是27年來泰安市雜技團的“棲身之所”,富有年代感的樓房、古樸的磚瓦,承載著雜技團的演員們每一次演出的離開與歸來。
進入雜技團排練場地,墻壁上掛著的一張張演出合影雖然已經有些陳舊但依然醒目,這是雜技團出國表演、推廣雜技藝術的印記?!斑@只是一部分,從雜技團成立以來,我們去過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韓國等多個國家。在雜技團最輝煌的時候,成員達到了150多名,大家分成多支隊伍,有的在國內演,有的則長期待在國外,每天都有演出?!鼻窠ㄕf,雜技團的前身是濟寧市雜技團二團,在1994年正式落戶泰安并改為泰安市雜技團,剛成立沒多久,他們就參加了在上海大世界舉辦的全國雜技大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還有媒體以“小雜技演紅大世界”為題對雜技團做了相關報道,這也給雜技團的發展提供了較高的起點。
配合著獨輪車、倒立行走等表演,一條軟鋼絲之上,今年30歲的雜技演員邱江明演繹著一個個高難度動作,既要掌控平衡,又要兼顧險中有穩的演出效果,給觀眾呈現精彩又震撼的視覺享受?!盾涗摻z》是泰安市雜技團的保留節目,邱江明也是全國三位能夠表演此節目的雜技演員之一。2016年5月,《軟鋼絲》節目入選泰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啊涗摻z’是雜技界最難的項目之一,由演員在柔軟下垂的鋼絲上完成驚險刺激的雜技動作來進行展示,對演員的平衡能力以及基本功的掌握程度都有著較高的要求。由于難度大、花費時間多、容易受傷,現在很少有人愿意練這個?!鼻窠鞅硎荆舱且驗檫@樣,他才更加想要將這個項目傳承下去。
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新,雜技團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守正和創新?!半s技表演如果只是展示功夫技巧是沒法吸引觀眾的,想要讓表演更加精彩,就要增加節目的美感,讓觀眾眼前一亮,久久回味。”據邱建介紹,在保留《軟鋼絲》《鉆桶》《獅子舞》等一批傳統節目的基礎上,泰安市雜技團又大膽引進并自己創作編排了《浪橋飛人》《晃管》等一批高難度的節目。在歷屆山東省雜技比賽中,泰安市雜技團共獲得一等獎8個,二等獎8個,三等獎5個;參賽山東省“泰山文藝獎”共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5個。今年,由泰安市雜技團申報的舞臺雜技《壇藝》獲得第十二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雜技類二等獎。
練內功:每天至少練習上百遍,傷疤成為努力的“印記”
翻跟斗、倒立、柔韌訓練……在雜技團排練場地,20余名雜技學員、演員正在雜技團老師的指導下,熱火朝天地練習著不同的雜技節目?!懊總€動作都需要練習至少上百遍,就像這個轉圈的動作,他們需要練習上千遍?!表樦s技團老師兼演員李亞天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4名穿著輪滑鞋的學員正在一塊圓形木板上協作練習人力轉圈的動作。
今年31歲的李亞天自1999年7月份來到泰安市雜技團后,從學員一路成長為老師,擅長抖空竹、柔術等演出節目,她曾經被選到世界著名的太陽馬戲團進行演出。如今,李亞天與學生亦師亦長,她總能敏銳地捕捉到學員細微的變化?!澳憧催@個小孩雖然年紀小,但從來不喊苦喊累,經常自己加練;這個學員平衡能力很強,練起晃管來就比較有優勢?!苯榻B起雜技團學員的情況時,李亞天如數家珍。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從雜技學員轉變成像邱江明、李亞天一樣可以外出表演的雜技演員并不容易。在泰安市雜技團,演員基本都是不到10歲就開始練雜技,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日復一日,才能換來舞臺上的精彩綻放。看著眼前一個個認真訓練的學員,李亞天回憶起自己最開始接觸雜技時的場景:“我從9歲左右便接觸練習雜技,最開始有一些抵觸心理,覺得雜技很枯燥,一度想過放棄?!崩顏喬煨χf,在不斷練習和登臺演出的過程中,她漸漸開始喜歡上了這門技藝。2004年,李亞天開始跟隨泰安市雜技團首次到國外演出,后來她也陸續在多個國家進行過巡回演出?!捌溟g的經歷給我了許多不同的體驗,我們曾在萬人體育館演出,也曾送戲下鄉把雜技送到村民家門口?!崩顏喬煺f,作為一名雜技演員,能夠把雜技的魅力傳播到各個國家和地區,她感到很驕傲。
在李亞天的脖子后方,一道明顯的疤痕引起了記者注意,而她卻不以為然,只是淡淡地說了句“現在都忘了當時有多疼了”。勞損、傷疤、磨痕、老繭,這些已經成為雜技演員身上最常見的“印記”。當日在雜技團排練場,正在練習軟鋼絲的邱江明手上戴著手套,手套之下卻是“新傷疊著舊傷”。邱江明說,平時他需要在軟鋼絲上倒立行走或單手倒立,戴著手套可以保護手腕,也能防止鋼絲的磨傷,但是為了保證最佳效果,他在演出時都是“輕裝上陣”?!拔乙呀浘毩曑涗摻z近10年,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幾乎都在軟鋼絲上練習。雜技對于觀眾來說可能是一種表演技巧,但是對我來說,則是一種喜歡和熱愛,雖然困難,但是值得,我愿意把心血融入到優秀的雜技演出中,為觀眾呈現出最熱烈的演出氣氛和最佳節目效果,我也愿意為這些而努力奮斗?!鼻窠鞯恼Z氣中透露著堅定。
技巧是雜技演出的“內核”,在團長邱建看來,這些學員、演員的努力和付出也正是雜技團不斷發展的源源動力。
向未來:挖掘泰安當地文化,將雜技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泰安市雜技團的演出一一暫停,無法進行商業演出,這也意味著雜技團的收入受到限制,加上團內演員相繼出走,雜技團的發展陷入困境。今年以來,疫情形勢逐漸趨于穩定,演員們開始在國內的一些游樂園、劇場演出,雜技團在去年受到的沖擊正一點點向好轉變。然而這次的經歷卻讓團長邱建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和思路。
“因為現在演員們在國內的時間增多,長期駐地演出的時間減少,我們開展‘送戲下鄉’的機會便多了起來,在這過程中,我們更加感受到人民群眾對于雜技的喜愛和期待。”邱建說。據了解,目前泰安市雜技團共有50余名學員、演員,近年來,泰安市雜技團積極參加泰安市“一村一年一場戲”送戲下鄉工程活動,雜技團送戲下鄉巡演400場,觀看觀眾有4余萬人次,精彩的演出博得了村民們的陣陣掌聲和大聲喝彩,廣大群眾近距離感受到傳統雜技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群眾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
20歲的秦緒龍三年前從雜技學校畢業,之后便來到泰安市雜技團,他已經多次跟隨雜技團下鄉演出,表演中擅長桌圈、草帽等節目。秦緒龍有些靦腆地告訴記者,每當看到觀眾因為自己的表演而拍手叫好時,他都會感到特別高興?!拔覀冎虚g大多數學員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所以我希望能夠借助自己擅長的雜技回報家鄉,讓他們的文化生活能夠因此而豐富起來?!鼻鼐w龍說。
對于雜技團接下來的發展,邱建表示,他打算繼續深入挖掘雜技藝術和泰安當地文化,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守正創新,精益求精。“我們有想法要編排推出具有泰安文化特色的雜技節目,在不失雜技傳統的基礎上,發揚泰安本地文化,把雜技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
雖然邱建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但經濟壓力、人員流失、場地落后依然是擺在他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粗谟柧毜膶W員和演員,邱建說,自己希望來年能讓他們搬進條件更好一點的場地,帶著他們去更多的地方表演,讓更多人認識這個來自泰山腳下的雜技團?!斑@個寒冬過去了,暖春總會到來的?!鼻窠ㄟ@樣想著。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楊麗寧 張芮 攝影記者 陳陽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