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天下丨“銀發浪潮”呼喚“老有所為”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近日發布。《意見》提出,在學校、醫院等單位和社區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行業,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新華社)自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以來,我國老年人口規模日益龐大,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4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5.44個百分點。事實證明,“銀發浪潮”已然來臨,而且是我們當前及今后很長時期都必須面臨的重要問題,充分認識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意義,挖掘老年人口紅利、激發老年人“老有所為”潛能將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活力。
事實上,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超半數為低齡老年人,他們大多具有知識、經驗、技能的優勢,身體狀況尚佳,發揮余熱和作用的潛力較大,而且繼續參與社會事業也是很多老年人的意愿,在我們身邊,老年人“老而不退”“退而不休”的大有人在,有的還試圖尋找新崗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回到家庭的老年人,也沒有就此“躺著養老”,而是在家照看兒孫,同樣在為家庭和社會作貢獻。相對于年輕人,他們固然存在體力等弱勢,但也存在經驗等優勢。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相信會有越來越多適合老年人的崗位出現,為“老有所為”創造條件。
如何滿足老年人“老有所為”的意愿,釋放老年人“老有所為”的潛能,《意見》給出了明確的方向,在學校、醫院等單位和社區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行業,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靈活就業滿足了不少老年人的需求,也是當前較為現實的選擇,為老年人增加收入提供了途徑,也方便了市場為老年人創造就業機會,但具體的就業模式,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有關部門要從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關心老年工作者,把問題和困難解決在經常、日常和平常,讓老年工作者心無旁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大力宣傳老年工作者在社會服務、人才培養方面作出的貢獻,激勵其離休不離志、退休不褪色。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老年人的智慧、奉獻和奮斗。只有打破繁文縟節、條條框框,破除一切體制枷鎖和機制束縛,才能讓老年人的聰明才智充分奔涌,讓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老有所為、大有作為。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評論員 安靜】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