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大運河看山東】快評丨 涓涓千年運河 文化流淌不息
京杭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時期,貫通中國南北,是世界上里程最長的古代運河,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識。在山東,京杭大運河流經德州、聊城、泰安、濟寧和棗莊五市,約占大運河總長的三分之一。流淌的運河、流動的文化,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文明傳承延續的大事、要事,更是我們運河沿線地區共同的責任。
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6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批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2019年7月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標志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為國家發展戰略。
其實,大運河真正的價值是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互匹配,所以挖掘、提升和活化“文化上的大運河”是關鍵。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20年3月3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山東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不管是文化“雙創”原則,還是《實施規劃》,都為我們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大運河文化指明了方向。
作為運河沿線城市,我們應當按照“統籌規劃,保護優先”“強化傳承,創新發展”“優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則,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寶貴遺產,統籌泰安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好大運河文化帶。突出泰安文化特色優勢,推動泰山文化、黃河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與運河文化的互促共進、并榮共生。以大運河核心區為主軸,打造齊魯文化高地的泰安樣本。
涓涓千年運河,流淌出沿岸文化,直到今天仍散發著無窮的魅力。傳承歷史文脈、講好運河故事、貼近群眾需求,就一定能推動大運河文化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新光彩,并融入生活和年輕一代跳動的脈搏中,激發出泰安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評論員 安靜】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