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天下丨別讓“購物節”變套路節
每年的“雙十一”都讓不少網友翹首以盼,今年也是如此。然而,一些平臺、商家“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套路,不禁讓人感慨“復雜規則難壞‘尾款人’”“沒點奧數功底都不配過‘雙11’了”。近日媒體調查發現,今年雙十一,“商家先漲價再降價,最終折扣商品比原來還貴”“說是滿減,當次購物不能使用,還得等到下次購物才能優惠”等問題依然存在,各種優惠規則讓人很是“心累”。(中國經濟網)“雙十一”全民購物節,已成為中國消費增長的一大亮點。每年都以創紀錄的巨大交易量將電商交易推向高潮。“雙十一”已經成了電商市場的一面旗幟、一臺引擎,成了消費者消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伴隨“購物節”而來的還有防不勝防的套路,而且不少套路變得越來越隱蔽,越來越具有欺騙性、誤導性。無論是虛構原價、先漲后降、虛假宣傳最低價、以配件價格誤導消費者,還是把預付款納入“定金”范疇、隱藏優惠渠道、玩“買一送一”的文字游戲,都讓消費者倍感無奈。
顯而易見,這些套路普遍拉低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侵犯了消費者權益,擾亂了“雙十一”的市場秩序,損害了“雙十一”的市場信譽。市場監管部門、消保組織、電商平臺等應該從治理“雙十一”的套路亂象入手,摸清電商交易中的營銷問題和侵權規律,健全完善監管機制,提升監管治理能力。一方面,依法對營銷套路和陷阱進行全面排查,拉出促銷的“正面清單”“負面清單”,針對違法侵權套路,不僅要告誡商家、警示消費者,還要立案查處,多動動真格。另一方面,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認真受理處置每一起消費者投訴舉報,對違法侵權商家進行問責。
誠信是金。電商平臺的本質是誠信,若把“算法”當作“算計”消費者腰包的武器,甚至損害消費者利益,則會動搖電商產業發展的根基。“雙十一”歷經十余年活力不減實屬不易,平臺和商家、監管部門等應共同努力,維護好“雙十一”品牌的良好聲譽,將其打造成為商業文明的標桿。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評論員 安靜】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