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形式主義問題要走好“三公里”
“形式主義”之所以受到部分領導干部的青睞,甚至成為其主流工作路徑,除與領導干部錯誤的政績觀、價值觀相關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與踏實工作相比,“形式主義”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與上級工作要求相“契合”的目標。這就好比建設高樓,把地基打的穩固的承建方必定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而把地基打的馬馬虎虎者,卻能在最快的時間完成建設任務。問題的癥結在于有些發包方忽視了地基的重要性,最終的結果就是市場上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同樣的,如果上級考核中過分關注材料全不全,工作有沒有留痕,也必然會導致基層干部用形式主義去應對考核工作,會導致那些努力干事創業的領導干部長期不受重用,但是那些大搞形式主義、形象工程的領導干部卻混的風生水起。
要解決這一問題,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用好頂層設計,解決形式主義衍生的“最先一公里”。要建立健全容錯糾錯、動態考核評價機制,定期進行考核結果公開公示,防止出現徇私舞弊等行為;要完善結果運用制度,讓考核結果真正能夠成為評價干部的重要遵循。
嚴格制度落實,解決形式主義產生的“最后一公里”。政策落地的關鍵是要發揮好監督的利劍作用,紀檢監察機關要深入調研排查,加強督促,重點是要與正在開展的扶貧專項治理工作,民生領域相關工作,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都多項工作有機結合。同時,發揮好群眾的監督作用,讓政府各部門自覺接受群眾監督,通過網絡、信訪、電話等方式,拓寬群眾監督渠道。
用好問責利器,克服形式主義的“最難一公里”。解決形式主義一個重要的難點就在于如何運用好問責這一工具。目前出現了一種不良傾向,即問責形式主義常常對上不對下,基層干部常做背鍋俠。這一情況沒有從根子上解決形式主義產生的根源,最終結果是形式主義問題一碰到其產生的土壤就“春風吹又生”了。所以在日后的工作中,不僅要對形式主義問題本身進行問責,還要深挖形式主義的根源,建立問題臺賬,從源頭上予以清除形式主義產生的土壤。(張宗2020年11月18日刊發于大眾網大眾論壇)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