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查”不涼
近日,已退休7年之久的山東濰坊市政府原副市長邢培彬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山東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引發熱議。近年來,黨員領導干部退休后被查處的案例屢見不鮮,河北省委原常委、副省長張和退休近10年被查,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主任李鐵路退休不到20天就被查……一個個案例的查處,彰顯了“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絕不是一句空話。
退休意味著離開工作崗位,卸下工作職責,但并不意味著不受到監督,不意味著推卸責任。要相信,法律的正義永遠不會缺席,只要違反了黨紀國法,不論退休與否,不論退休多久,都會被“重翻舊賬”,一查到底。
退休干部貪腐問題,監管缺位是重要的因素,但從根源上說,是理想信念不堅定,思想總開關沒有擰緊。從案件查處看,有的人受“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畸形心理影響,沒有握好手中的權利,想著在退休前“再撈最后一把”;有的存在“退休了,組織就會高抬貴手”的僥幸心理,為了掩蓋犯罪事實,便“金蟬脫殼”、“一退了之”;有的甚至在面對專案組調查時,負隅頑抗,認為自己已經躲過了初一,還能躲過十五,只要不交代便查不出自己的犯罪事實。
其實不然,退休干部雖“遲暮皚皚”,反腐倡廉卻“正當壯年”。《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第十六條明確規定:“實行終身問責,對失職失責性質惡劣、后果嚴重的,不論其責任人是否調離轉崗、提拔或者退休等,都應當嚴肅問責。”因此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因為人走“查”不涼,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退休后理應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但因為一時貪念,違反黨紀國法,最終鋃鐺入獄,著實令人扼腕嘆息。要想善終,必須慎初。黨員干部即便在崗時兢兢業業,為工作辛苦奉獻大半輩子,但只要沒有把持好最后一關,依然逃脫不了法律的懲罰,無法安享晚年。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關部門在加強監管,將權力牢牢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的同時,黨員干部更應該注重理想信念的培養,在任時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慎始慎終,越到臨近退休,越不越雷池半步,站好最后一班崗。退休后,繼續發揮余熱,用實際行動回報黨、回報人民。就像楊善洲同志,退休后,他婉拒上級安排他到省城安享晚年的厚意,扎根施甸縣大亮山,用了20年的時間義務植樹造林,將一座荒山禿嶺孕育成了價值3億多元的浩瀚林場,給后人留下了無價之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用實際行動詮釋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的政治本色的典型模范,我們身邊也有,像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劉欣,年近70的她,在退休后仍然扎根基層,服務社區,奉獻居民。黨員干部要向榜樣學習,勤勉工作,甘于奉獻,當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郭曉慶2020年7月22日刊于強國論壇)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