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國內 > 正文
  • 平型關下新圖景——白崖臺人端起了紅色旅游飯碗

      光明日報記者 李建斌 楊 玨

      迎著初秋的烈日,記者再次來到平型關下的喬溝。站在溝西側平臺上,不由得就想起了88年前發生在此的那場大戰——平型關大捷。閉上眼,耳旁呼呼的風聲仿佛變成了連天的廝殺聲,讓人熱血沸騰。

      在連接北岳恒山與五臺山之間的一條狹窄山道上,扼守咽喉要地的就是平型關。喬溝就位于關口東北側的古道上,溝底寬處不過十余米,窄處僅有三五米,兩側是二十多米高的陡崖,是伏擊殲敵的理想之地。

      1937年9月25日,一支經歷長征錘煉的八路軍隊伍與一支自詡為“鋼軍”的日本侵略軍在此遭遇,展開了一場在抗日戰爭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戰。

      “這一戰,是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尋殲敵人的第一個大勝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就建在喬溝東南側的山坡上。在紀念館門前,講解員劉曉昱介紹說:“平型關大捷不僅打出了中國人反抗外來侵略者的志氣與決心,更打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軍隊的軍威。”

      “兵力,我軍1萬余人,日軍2.2萬余人;槍支,我軍3821支,日軍9476支;馬匹,我軍0,日軍5849匹;坦克,我軍0,日軍24輛;車輛,我軍0,日軍262輛……”在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展板上一張以師為單位的中日兩國兵力裝備對比表讓參觀者無不動容。“如此懸殊的差距,仗是如何打贏的?”劉曉昱說:“依靠的就是八路軍戰士不畏強敵,敢于犧牲,敢于亮劍,保家衛國的決心。”

      站在紀念館前向下看去,如今的喬溝,早已不再是當初的蒼涼景象,幾十年間,當地人硬是在這干旱缺水的黃土坡上種下了滿山的樹木。

      隔著喬溝,紀念館正對面的一塊小臺地上,是平型關大捷中戰斗最為慘烈的地方——老爺廟,是喬溝的一處制高點。“因剛下過雨,地面十分泥濘,又擔心讓日寇發現,就沒有提前設伏。”劉曉昱介紹說,日寇在摸索突圍時發現了這處遺漏,拼命想要沖上去占據。發現日寇企圖后,686團負責與敵爭奪老爺廟,血戰三個多小時,我八路軍牢牢控制了老爺廟高地。她說:“戰斗最激烈時,敵我雙方攪在一起,就連前來增援的敵機也只能無可奈何地飛走。”

      如今的老爺廟周邊綠樹成蔭。廟前靠近喬溝一側是去年九月全線重新劃線標識的山西長城旅游一號公路,行走在這條紅藍相間的“彩虹”路上,就可感受到山西內外長城上所有關隘的險峻雄奇。老爺廟南側的空地上是2021年新建的集餐飲、購物、交通集散于一體的紅色文化主題商街——平型關驛站,引入布老虎枕、麥稈畫、草編、瓷器等非遺項目,傳承展示。

      李愛琴是鄰近的關溝村人,因婆婆做得一手好涼粉,十多年前,她就在老爺廟旁的空地上支起了一個涼粉攤。

      “剛開始就兩張矮桌,幾條板凳。后來為了遮擋風雨,就搭了個布棚子。”驛站建成后,李愛琴就第一時間租了兩間房,把原來的涼粉攤變成了“平型關9·25”特色小吃店。她說:“現在攤位大了,種類多了,賺得也比之前更多了。”

      昔日重拾國人抗戰信心的一戰,如今已成為當地發展紅色旅游的精神動力。紀念館所在的白崖臺村聯合周邊村莊發揮紅色資源富集優勢,連點成線,讓“點狀特色”成為“片區亮色”,紅色村莊建設已初見雛形。

      36歲的山東臨沂小伙徐傳利去年第一次來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參觀時,就深深地被這里的紅色資源和宜人的環境所吸引。很快就聯系到同為退伍軍人的兩位朋友,承包了附近的兩千畝山地建起個人農場,從自己老家引進新品種油蟠桃,試種了2000棵。

      “今年再種3000棵桃樹,同時試種1000棵新品種蘋果。”對農場的發展,徐傳利信心十足地說:“我的目標是通過自己試種,給白崖臺及周邊村莊帶來一個新的產業,帶領老鄉們共同致富。”

      看到紀念館參觀者絡繹不絕,徐傳利去年還和白崖臺村委合作,利用村里廢舊的供銷社,建起公社大食堂,讓白崖臺村的“紅色旅游”又多了一層滋味。讓游客在這處紅色熱土上不僅得以追尋紅色記憶、感悟紅色文化,還可以品嘗到地方特色美食。

      走進食堂大院,紅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隨處可見的紅色宣傳畫讓人仿佛重新回到那段激情歲月。院內的“梅花”灶也極為醒目,青磚壘起的螺旋狀煙囪周圍均勻分布著五口大灶,形如“梅花”。

      “食堂自去年五一節開業以來,已接待了七千多人就餐。特別是菜團子、莜面餃子、流糇等白崖臺特色美食,大家都很喜歡吃。”他說,食堂在為村民提供就業的同時,還通過收購村民的特色農產品,讓大家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致富。

      白崖臺是全國首批紅色美麗村莊。漫步村里,處處都是紅色印記:“勝利之門”迎賓廣場、115師首長休息過的窯洞、機要處遺址、紅色主題郵局、以剪紙造型展示平型關大捷歷史脈絡的紅墻景觀……正如同豎立在村口的村標顏色,紅色是這座看似普通的村莊的底色。

      教導員請我幫個忙、青羊口來了八路軍、我為八路軍應差……村里墻壁上展示的這些發生在當地的小故事,讓參觀者能更直觀地體味到八路軍與老百姓深厚的軍民魚水情。

      “‘勝利之火’黨群文化大院是白崖臺村展示紅色資源的一個核心。”站在建得如同一張獎狀的兩層小樓前,村民曾富生介紹說,一樓是黨建會客廳和黨群文化講堂。二樓是以“永不熄滅的油燈”為主題的紅色記憶展館,以圖文、實物的形式,致敬平型關大捷中的英雄人民。

      “這就是我的爺爺曾槐。是他帶著八路軍,選定喬溝作為伏擊戰場的。”曾富生指著展板上的“引路人”說:“‘引路人’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他們為八路軍帶了路,也把自己帶上了革命的道路。”平型關大捷后,曾槐老人秘密入黨,與日本人打游擊,解放戰爭中參與了土地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又成為村支書,一直義務宣傳平型關大捷。

      如今,曾富生的老伴宮改平帶領村里婦女們排演了短劇《平型關下》,為參觀者展示當年平型關人民的擁軍故事;曾富生的兒子曾科峰退伍后返鄉創辦了紅色箱包廠,帶動農民增收、深化紅色文化旅游內涵;曾富生的叔伯兄弟曾愛國的兒子正服役于海軍陸戰隊,守護著南海海疆……離曾富生一家不遠的村文化站后墻上,繪制了“英雄的人民英雄的關”紅旗墻繪,正是白崖臺人的真實寫照。

      歲月如梭,紅色基因厚植的白崖臺村處處生機勃勃,鄉村振興步伐堅定有力,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